《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的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记录光绪八年(1882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间演出情况的“戏簿”,收录了这二十九年间京城各戏班的部分节目单,虽然编排略嫌杂乱,但却是当时的第一手资料。第二部分是周明泰自辑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间各戏园演出的戏单,以演出时间排序,并注明演员姓名,较前一部分记录更有条理。这两部分合起来,可视为一部贯穿五十年的京剧演出史,是戏曲史研究者所急需的一手史料。更为重要的是,《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的内容虽以记录当时的演出剧目为主,但从这些记录中,能够看出当时戏班的结构、组织演出的方式、戏园的强弱盛衰、演员受市场欢迎的程度、名角和二路的搭配等等。辅以编者自制的统计表和索引,对于研究晚清民国时期北京梨园的演出情况,具
该书以系统研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行于北平的“俗曲”为主旨,分说书、戏剧、杂耍、杂曲、徒歌五个种属,将六十二个艺术品种逐一加以论述。其中,属于曲艺现行曲种的近二十种,如说唱鼓书、子弟书、竹板书、快书、南词、滩簧、牌子曲、莲花落、数来宝、双簧、道情等;属于现行曲种的曲调或曲牌的近三十种,如〔利津调〕、〔湖广调〕〔马头调〕〔靠山调〕〔边关调〕〔五更调〕〔扬州歌〕〔四川歌〕〔老八板〕〔剪靛花〕〔银纽丝〕〔清江引〕等;余者为戏曲、杂技、歌曲等形式。 作者以文论引证和实地调查结合的方式,评介了各种俗曲的沿革、演变、特色及流布情况,并于文末附该种俗曲的一篇词文与工尺谱示例。诸多示例系从《百本张抄本》《车王府曲本》《升平署抄本》《北平图书馆乌丝阑抄书》等三千余种俗曲抄本中精选,除《红绣鞋》
本书是 戏剧界的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徐晓钟的导演理论与艺术实践,进行了大量研究,梳理他从事戏剧事业70年的艺术经历、研究他的艺术实践、分析他的教学成就,特别是深入剖析他的戏剧理想,演剧观念,美学原则和创作方法进行总结讨论。
......
......
《从梨园牌匾看晚清民国的北京梨园界》一书以北京文博交流馆收藏的七十一方梨园牌匾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梨园牌匾中记载的知名科班、有名演员、“七行七科”演职人员、京剧票友等研究,可以反映出京剧班社发展、梨园弟子日常、剧界交流等诸多方面,突破了以前涉及京剧的史料多为文献、唱片、戏单的研究思路,丰富了北京梨园行的实物资料。同时,将梨园牌匾作为一个切入点,研究晚清民国时期京剧人物形象与社会地位的塑造,京剧自身发展变化与晚清民国社会与文化形态转变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从而展示晚清民国时期异彩纷呈的北京梨园界。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100%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卖花女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 者 (英)萧伯纳著 出版时间 20190701 I S B N 9787208156715 定价 69 开 本 32开 130*185 装 帧 精装 版 次 1 字 数 140 (千字) 页 数 310 读者范围 广大读者
本书以皮影的源起为出发点,根据甘肃皮影不同分布地域的艺术风格为区划特征,分陇东、陇南、陇西及甘肃省其他地区四个板块,对各地区划皮影造型、音乐形态、艺人现状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本书是 戏剧界的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徐晓钟的导演理论与艺术实践,进行了大量研究,梳理他从事戏剧事业70年的艺术经历、研究他的艺术实践、分析他的教学成就,特别是深入剖析他的戏剧理想,演剧观念,美学原则和创作方法进行总结讨论。
浙江作为越剧之乡,对越剧这一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本书以此为出发点,对越剧的产生及流派形成、越剧生角流派创始人的演唱特点、越剧旦角流派创始人的演唱特点、流派创始人的演唱个性、越剧流派传承人的演唱特点,以及越剧流派的作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本书是学界关于“新潮演剧”的研究成果的展示,从话剧发展史的角度关照“新潮演剧”的特征与实效(包括时效)。“新潮演剧”对于反映时事很好迫切,时效性不错,这是其积极的方面。然而,出之操切便难以从容准备;过于执着“事件的真实”,便容易忽略“艺术的真实”。总而言之,此类作品报道时事、传播理念的成分高于艺术创作。但在中国话剧发展目前,“新潮演剧”的出现有其必然性,而且对当下话剧发展方向产生了很大影响。
该书是一本设计文化类读物。它用真实的案例讲述了“在当下,如何理解设计?”这个话题。继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之后,纽约的2x4设计负责人和创始人迈克尔?洛克探讨了21世纪的视觉设计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本书呈现了迈克尔?洛克的2*4对当下平面设计深入而又诙谐的想法。2*4是当下很具创新力的公司,其合作伙伴都是优选很精明的品牌和机构,他们一同在现代主义传统和物质充沛的当下生活中发展出各种设计系统。《重复签名》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探讨了现代设计的各个方面,通过一系列幽默又带有些许不敬的文章和图片,从办事设计到广告荧幕的进化的各方面让人信赖自己的创新直觉。书中用了2*4的合作项目案例,并结合了作者自身的经验。这不是一本教科书,但其奇妙的,启发灵感的工作方式可以运用于各种设计之中。《重复签名》是设计专业学
本选集共选录了我学习昆曲音乐以及与昆曲音乐有关的其他曲牌音乐学术性论文16篇,内容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昆曲音乐研究。这是我近8年学习、研究昆曲音乐的前期性阶段成果。 第二部分:它类曲牌音乐研究。
《简明京剧词典》是一本以通俗易懂方式向京剧初学者、京剧爱好者以及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介绍京剧知识的简明词典,词典的编写工作依托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科研项目。全书分为京剧行当、京剧流派、京剧脸谱、京剧服装、 京剧音乐、京剧剧目六个部分。此外,书中还配有大量图片来解释相关词条,以便于读者理解。
《简明京剧词典》是一本以通俗易懂方式向京剧初学者、京剧爱好者以及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介绍京剧知识的简明词典,词典的编写工作依托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科研项目。全书分为京剧行当、京剧流派、京剧脸谱、京剧服装、 京剧音乐、京剧剧目六个部分。此外,书中还配有大量图片来解释相关词条,以便于读者理解。
杂技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艺术门类,杂技的“杂”强有力地说明了杂技艺术很本质的特征。因此,杂技理论有许多学科自身的复杂问题及其特殊性。譬如:杂技的产生、杂技的分类、杂技美学、杂技的形式与内容、杂技教育,等等,都是具有鲜明的学科独特性的重要理论问题。 本书是一门统领杂技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著作,从建立艺术学层面的专业基础理论需求出发,拟搭建起较为科学、系统的理论框架体系。本书尊重艺术传统,关注文艺理论前沿,阐述了杂技艺术的基本概念、范畴、艺术规律及其杂技美学。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并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练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装各方面都不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 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
《纸上戏声:山西省话剧院节目单集(1949-2017)》收录了自解放以来山西省话剧院出品的130余部原创话剧说明书,是一本内容丰富而又十分珍贵的剧院史料。 剧目说明书作为剧院对外宣传的“窗口”,通过其画面艺术形象以及文字介绍生动地反映了剧目的故事情节,以其精美的画面,艺术的语言,对观众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其作用和效果不言而喻。有许多说明书画面设计达到了完美、和谐、生动、感人的高度,记录着剧院历代演职人员的心血。
本书是我国戏曲研究史上一部较早的著作,在戏曲研究史上具有多方面的贡献:清晰地勾勒了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以文化进化的眼光,从观众的心理来看待中国戏剧的发展;摒弃文人偏见,以宽容的心态将地方戏”花部”纳入了学术视野;关注到了中外戏剧的交流;对一些有关戏曲的学术概念作了辨析,推进了人们对戏曲的认识。本书分《戏曲之起源》《戏曲之萌芽》《宋戏之繁盛》《金代的院本》《元代的杂剧》《元代的传奇》《明代的杂剧》《明代的传奇》《清代的杂剧》《清代的传奇》《乱弹之纷起》《话剧之输入》等十二章,概述了中国戏曲的历史及话剧的兴起。
《戏缘人生(柳子戏名家黄遵宪和李艳珍)》一书详细记录了柳子戏名家黄遵宪和李艳珍的戏缘之起、戏品之承、戏运之转、戏人之合,两位柳子戏名家的一生的从艺经历通过本书详尽的反映出来,同时本书还记录了黄遵宪和李艳珍身边的柳子戏名家们。
《纸上戏声:山西省话剧院节目单集(1949-2017)》收录了自解放以来山西省话剧院出品的130余部原创话剧说明书,是一本内容丰富而又十分珍贵的剧院史料。 剧目说明书作为剧院对外宣传的“窗口”,通过其画面艺术形象以及文字介绍生动地反映了剧目的故事情节,以其精美的画面,艺术的语言,对观众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其作用和效果不言而喻。有许多说明书画面设计达到了完美、和谐、生动、感人的高度,记录着剧院历代演职人员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