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引论从近代、现代、当代三个角度对20世纪曲学史作了总体论述。正文十章对于近现代曲学的开山祖师王国维、传统曲学的集成者与总结者吴梅、开白话著述风气的现代曲学家郑振铎、国剧学的发轫者与推动者齐如山、戏剧全史的探索者与耕耘者周贻白、埋首诂戏的苦难剧史家董每戡、曲学目前“行路迂缓的‘笨’骆驼”赵景深、蜚声海内外的南戏研究巨擘钱南扬、散曲学与唐剧学的拓荒者任中敏、“治曲当从元人入手”的奉行者王季思等20世纪拥有有代表性的十位曲学家,详细考察其生平、学术道路和曲学著述,深入揭橥其在曲学目前的地位和影响,清晰呈现20世纪曲学史的演变轨迹与历史面貌。馀论部分从曲学史与文学史、报刊创办以及曲集编纂等方面论述了20世纪曲学史的成就。考论结合,重点把握,既有个案性、全程性,又有创新性、体系性,不仅是一
本书是职业昆曲推广人赵津羽老师结合多年昆曲推广实践写作的昆曲入门读物,在传授基本昆曲艺术知识的同时,也重在倡导昆曲+的艺术生活理念,将昆曲独具的中国文化之美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让更多的人真正受益于典雅艺术。全书分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从昆曲基本知识、经典剧目讲解、昆曲在当下文化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等几个方面,呈现出昆曲的历史文化、审美意蕴、当代价值,以及在靠前上的重要影响力。本书图、文、声并茂,装帧精美,携带方便,扫码即可欣赏优美昆曲唱段,实用性和观赏性兼具,是适合各个年龄段读者的入门导赏佳作。
本书是狩野直喜在京都帝国大学讲授“支那小说史”(1916年9月至1917年6月)和“支那戏曲史”(1917年9月至1918年6月)的讲义。小说史部分梳理了从小说起源到清代的发展脉络,共分为十章:总论、小说之起源、魏晋南北朝小说、唐代小说、宋元小说、《水浒传》、《三国志演义》与《西游真诠》、明代小说、清代小说、《红楼梦》。整理本讲义后附有一篇《中国的俗文》,也是一篇讲演录,共分四讲,专题研究中国俗语俗文的发展演变史。戏曲史部分则从上古讲至明清传奇,共分为七章:总论、上古至秦汉之剧、六朝隋唐之剧、宋之剧及乐曲、金之连厢词及董解元《西厢记》、元杂剧、南曲与传奇。整理本讲义后一篇《元曲脚色考》,详考元曲之脚色。讲义结构合理,脉络清晰。小说史部分,属日本汉学界第一部系统深入的中国小说史,价值尤高。戏曲史
《牡丹亭》,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之一。描写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遇欢会,梦醒之后遍寻不得,伤情而死。杜丽娘的鬼魂找到柳梦梅,人鬼相恋。柳梦梅掘坟开棺,丽娘起死回生,最终结为人间夫妻。《牡丹亭》以“至情”为主题,歌颂超越礼教、生死的爱情,赞美自由之人性。 本书以明末朱元镇校刻本为底本校注整理,有详细导读和简明注释,并配以明清诸本绣像四十余幅。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哈哈腔概况、哈哈腔的语言基础、哈哈腔的语言分析、哈哈腔的语言特点、哈哈腔的字句和唱腔、哈哈腔传承中的戏曲语言建设。
本书是职业昆曲推广人赵津羽老师结合多年昆曲推广实践写作的昆曲入门读物,在传授基本昆曲艺术知识的同时,也重在倡导昆曲+的艺术生活理念,将昆曲独具的中国文化之美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让更多的人真正受益于典雅艺术。全书分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从昆曲基本知识、经典剧目讲解、昆曲在当下文化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等几个方面,呈现出昆曲的历史文化、审美意蕴、当代价值,以及在靠前上的重要影响力。本书图、文、声并茂,装帧精美,携带方便,扫码即可欣赏优美昆曲唱段,实用性和观赏性兼具,是适合各个年龄段读者的入门导赏佳作。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导演与舞台美术设计师在协同创作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如何规避创作偏差、如何应对突发状况,以及如何保持团队成员间良好关系的问题等。书中详细阐述了舞台艺术创作的范围及特点,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以及优化舞台艺术设计流程,尽可能完美呈现舞台效果。此外,本书还对未来晚会及舞台剧创作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包括跨界融合、技术创新和绿色环保等方面。对于这些发展趋势和挑战,本书也进行了深度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如加强人才培养、优化资源整合和深入市场需求调研等。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舞台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可以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舞台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编的《义乌曲艺选(第2辑区域文化)》收录传统道情曲目《龙凤玉环》。讲的是宋朝首相之子陆凤阳奉母命赴京探父,正遇奸相之子庞云彪强抢民女,陆凤阳打抱不平,为救民女失手打死庞云彪,由此引出一场弥天大祸。 庞国丈为争夺首相之位,借机陷害忠良陆云忠含冤绞死午门,陆娘娘问罪冷宫,刑部大堂撞死金庭,开封知府含冤吞金 幸喜贤良冷宫之中产下一条金龙,大宋后继有人。保国忠臣寇元、狱禁官吴进偷梁换柱,舍子(女)冒死调换。神宗昏庸无道,听信奸佞,贤良也被绞死午门。东宫太子历尽艰险死里逃生,保国忠臣与败国奸佞进行生死较量,终于除尽奸佞,保住东宫太子顺利接位登基。
本教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声乐知识与技巧训练,第二部分为教材歌曲。第一部分声乐知识与技巧训练的内容包含十四章,每章内容分为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构成。避免了高深的声乐理论讲述,以实际实用为主,并注入了一定的课程思政功能,具有学生入手容易、教学要点明确、学习查阅方便等特点。第二部分包含中外美声、民族、流行歌曲,特别是选取了电影、电视、音乐剧、歌剧作品,并充分考虑针对戏剧影视专业教学的歌曲难易度和可唱性。
这是一本事关贵阳戏剧的书。《贵阳戏剧史话》以史话为体裁,材料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主要论述了贵阳戏剧的来龙去脉,贵阳剧种剧团的流转演变,贵阳的剧目、戏论和剧评,贵阳的演出场所,贵阳演出市场的发端与发展,贵阳戏剧的几次重大改革,等等,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也为贵阳的戏剧史留下不少珍贵资料。本书还辑录了一百位贵阳菊坛老一辈艺术家、剧作家和部分优秀演员的生平,为他们立此存照,为贵阳的戏剧史留下宝贵的资料。
此为“王元化著作集”丛书品种之一。本书为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谈论戏曲的专题文集。包括《京剧与传统文化丛谈》《胡适与京剧偶记》《谈折子戏》《谈基础与流派》《京昆丑角戏》《由伍子胥所想到》等篇章,原于2007年由上海书店社出版。作者以鉴赏的眼光看待京戏,首先把它当作一件艺术品,鉴赏是要满足艺术享受,而这种艺术享受包含了剧中的思想意蕴、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作者写这些文章,不仅是出于爱好,而且更是意在探讨中国文化传统资源中“至今仍在吸引我们、令我们感到喜爱的那些东西”。并告诫青年朋友:没有技巧,就没有京剧,但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感情的内涵,如果光遵守京剧前辈的规矩法度,而不能像前辈一样去理解戏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不懂得像前辈一样在表演上展出风格和气派,就只能是一种貌合神离的模仿。此次再版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