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戏曲集成》共五册,孙琳辑校,凤凰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水浒戏曲”是涉及水浒人物、故事的相关戏曲的总称,早在小说《水浒传》诞生之前便已风行民间。 对水浒戏曲进行整理,对于戏曲演出、研究、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弘扬民族艺术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本书在前贤和今人的基础上,以竭泽而渔的态度,全面搜集与水浒有关的各类戏曲形式和版本,总计140余种,包括杂剧、传奇、折子戏、子弟书和快书等,参校众本,从而为专业研究者和一般读者提供一种收录较全、可读性强、方便比较研究的水浒戏曲文献的汇编集成。
《曲牌全书》包括北曲的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三调(双调,越调,商调)共191个曲牌;南曲的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三调(双调,越调,商调)共113个曲牌;大石调,小石调, 般涉调, 仙吕宫入双调,由26字至90字,共57个曲牌。
本书以1949年以后的福建地区的戏曲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戏曲文本、礼乐制度、舞台艺术、作家、演员、观众接受、改编流变等诸要素。采用编年史的著述体例,从整体上梳理了自1949至2018新中国70年戏曲活动资料,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政治、文学事件与戏曲史料一同系年,将戏曲放在大的社会背景进行定位,直观地展示新中国福建戏曲发展的盛衰变化,尽可能立体化、 地展现福建地区戏曲的整体样貌和丰富形态。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本书的出版对新中国戏曲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电影艺术家孙道临和“越剧”代表性传承人王文娟生前留下了成百上千张照片、书信、画作以及珍存的影艺档案,夫妇两人一生历经坎坷。上世纪 30 年代,孙道临、王文娟夫妇各自从北京和浙江嵊州,来到上海这个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从青年到暮年,孙道临在上海走上了影坛、王文娟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他们信仰不变、初心不变、勤奋努力,创造了各自事业上的辉煌。六、七十年间夫妇两人从未离开这座城市,他们见证了上海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他们的一生与这座城市休戚相关,与这个 、这个时代共命运。此次出版将这些带着时间温度的珍贵资料 公众于世,并记录和展现了中国两位传奇艺术家这一生的工作、生活印迹。 希望本书能够让 多的人了解孙道临先生和王文娟女士,珍视他们的艺术遗产,同时也能够激励 多的年轻艺术家,保持初心,为中华文化的
本书是中华戏曲剧本集萃中的明清传奇卷五。本套丛书是从唐代开始到当代为止的中华戏曲剧本的总集。明清传奇卷五是将我国现在留存下来的完整明清传奇进行整理收集,集结成册。这些剧本都是经典的剧本。这些剧本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书是中华戏曲剧本集萃中的明清传奇卷3。明清传奇卷是将我国现在留存下来的完整明清传奇进行整理收集,集结成册。本书收录的这些剧本都是非常 和经典的剧本,包括《南柯记》《邯郸记》《红梅记》《燕子笺》等。这些剧本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书把中国戏曲服饰图案纹样经过适量提取、数据采集,对其造型和色彩进行研究解析,以纹样的基元层、基因层、对象层、纹样层的元素层模型建立方式,展示创新的现代视觉艺术设计方法。书中展示开创性的传统与当代的转换设计成果, 从新的“元素码”现代设计学角度呈现中国戏曲服饰纹样的美的视觉效果。本书梳理了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纹样图谱的知识体系,在实现标准化识别与管理的同时,以大篇幅的图示与实际操作案例呈现,引导未来的纹样使用者能够动态地学习和利用该知识体系,使之服务于未来的设计,这为中国文化视觉元素的再传播,以及读者的直接运用及再创作提供了 好的基础。
电影艺术家孙道临和“越剧”代表性传承人王文娟生前留下了成百上千张照片、书信、画作以及珍存的影艺档案,夫妇两人一生历经坎坷。上世纪 30 年代,孙道临、王文娟夫妇各自从北京和浙江嵊州,来到上海这个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从青年到暮年,孙道临在上海走上了影坛、王文娟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他们信仰不变、初心不变、勤奋努力,创造了各自事业上的辉煌。六、七十年间夫妇两人从未离开这座城市,他们见证了上海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他们的一生与这座城市休戚相关,与这个 、这个时代共命运。此次出版将这些带着时间温度的珍贵资料 公众于世,并记录和展现了中国两位传奇艺术家这一生的工作、生活印迹。 希望本书能够让 多的人了解孙道临先生和王文娟女士,珍视他们的艺术遗产,同时也能够激励 多的年轻艺术家,保持初心,为中华文化的
《曲牌全书》包括北曲的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三调(双调,越调,商调)共191个曲牌;南曲的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三调(双调,越调,商调)共113个曲牌;大石调,小石调, 般涉调, 仙吕宫入双调,由26字至90字,共57个曲牌。
本书是 戏曲史学家与理论家朱恒夫教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以丰富翔实的文献为依据,对一些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发人深省的观点,能够推动戏曲史的学术研究,亦能够对 之戏曲创演以很多的启发。研究所涉及的戏曲剧种领域包括傩戏、皮影戏、东北民香、昆剧、京剧、越剧、蒲剧等,时间跨度上不仅有对戏剧历史的追根溯源,同时对1949年后传统戏曲的改革与发展予以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尤为关注新中国对于传统剧种包括剧团体制等多方面的“现代化”的改革与发展;尤其对当下戏曲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探索和创新,予以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平点与思考。
本书以1949年以后的福建地区的戏曲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戏曲文本、礼乐制度、舞台艺术、作家、演员、观众接受、改编流变等诸要素。采用编年史的著述体例,从整体上梳理了自1949至2018新中国70年戏曲活动资料,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政治、文学事件与戏曲史料一同系年,将戏曲放在大的社会背景进行定位,直观地展示新中国福建戏曲发展的盛衰变化,尽可能立体化、 地展现福建地区戏曲的整体样貌和丰富形态。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本书的出版对新中国戏曲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该书稿是苏州大学戏剧研究专家朱栋霖主编的中国昆曲年鉴,主要从各大昆曲院团年度工作综述、年度 剧目、年度 艺术家、年度 论文、昆曲研究、昆曲教育、昆曲曲社、昆事记忆、年度大事记等方面对2022年度的昆曲活动做了 的整理和概述。全书并配有彩图300余幅。书稿既有业务综述,也有成果展示, 有学术论文荟萃,是一部内容翔实、材料丰富的资料性专著。该系列年鉴自2012年出版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和平台优势,在昆曲界有了一定的影响。
该书稿是苏州大学戏剧研究专家朱栋霖主编的中国昆曲年鉴,主要从各大昆曲院团年度工作综述、年度 剧目、年度 艺术家、年度 论文、昆曲研究、昆曲教育、昆曲曲社、昆事记忆、年度大事记等方面对2022年度的昆曲活动做了 的整理和概述。全书并配有彩图300余幅。书稿既有业务综述,也有成果展示, 有学术论文荟萃,是一部内容翔实、材料丰富的资料性专著。该系列年鉴自2012年出版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和平台优势,在昆曲界有了一定的影响。
《水浒戏曲集成》共五册,孙琳辑校,凤凰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水浒戏曲”是涉及水浒人物、故事的相关戏曲的总称,早在小说《水浒传》诞生之前便已风行民间。 对水浒戏曲进行整理,对于戏曲演出、研究、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弘扬民族艺术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本书在前贤和今人的基础上,以竭泽而渔的态度,全面搜集与水浒有关的各类戏曲形式和版本,总计140余种,包括杂剧、传奇、折子戏、子弟书和快书等,参校众本,从而为专业研究者和一般读者提供一种收录较全、可读性强、方便比较研究的水浒戏曲文献的汇编集成。
本书是中华戏曲剧本集萃中的明清传奇卷五。本套丛书是从唐代开始到当代为止的中华戏曲剧本的总集。明清传奇卷五是将我国现在留存下来的完整明清传奇进行整理收集,集结成册。这些剧本都是经典的剧本。这些剧本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