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街市:北京/大同/洛阳/西安》是安野光雅的随笔画集,以四十幅绝美水彩配优雅文字,为我们记录下被遗忘的中国传统之美。1985年4月,安野光雅开始了“中国的街市”的写生之旅,踏访北方的土地。从北京二环的街角、故宫,再到市郊的香炉峰,一路向西北,他到过山西大同的华严寺,见识了轰轰进站的蒸汽机车和悬崖峭壁上的悬空寺;再乘火车一路南下来到洛阳,于山野间寻觅杜甫故居;又沿黄河西行,到渭水河畔的古都西安和咸阳……安野光雅用画笔记录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喧闹的街市、勤恳的劳动者、静谧的古刹、质朴的村落,这些街景都承载着20世纪80年代的北国春光。纵使时间流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当你翻开这部随笔画集,依然能通过细腻的文字介绍和栩栩如生的水彩素描,找回遗失在历史角落里的美好记忆,感受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本书重点研究并叙述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中国的对外文学翻译活动和主要内容,并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重点研究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翻译环境、文本选择原则、翻译策略、译作接受情况及其在塑造中国文化形象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等,并从中总结出可以借鉴的经验,以期提高目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外译文学作品质量、以及文化输出效果。本书主要以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为考察对象,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参考价值。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2007年设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262所培养院校,年招生一万多人的培养规模,为 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工作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化翻译人才。 在此基础上,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的研讨、论证和设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翻译教指委作为 学位委员会、 指导下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性组织,在翻译专业学位的设置论证、教学指导、师资建设和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第三届翻译教指委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教指委秘书处收集整理了2006年-2021年期间有关翻译硕士专业论证、翻译教指委成立、历次年会和工作会议等重要活动照片约100张结集成册,以期对历届翻译教指委的主要工作和翻译专业学位的发展进行回顾和纪念。
本书汇编了作者十余年间陆续发表的30篇学术文章。这些文章思路连贯,学理贯通,可前后呼应,相互印证。针对20世纪以来中西翻译理论中出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结合翻译活动和文化传播活动的实际,作者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深入的研究, 指出了对外文化传播不等于对外翻译, 提出了翻译的“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这对概念, 区分了翻译的“文本行为”和“非文本行为”,首次明确了译介学和翻译学各自的学科概念及其学科范畴,并总结了若干行之有效的翻译技巧和文化传播的策略与方法本书适合高校翻译理论与实践、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翻译硕士(MII)笔译等方向的在校研究生和报考者,以及对翻译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重点研究并叙述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中国的对外文学翻译活动和主要内容,并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重点研究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翻译环境、文本选择原则、翻译策略、译作接受情况及其在塑造中国文化形象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等,并从中总结出可以借鉴的经验,以期提高目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外译文学作品质量、以及文化输出效果。本书主要以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为考察对象,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部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专著。本书突破传统教育学范式研究视角的局限,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内涵、历史变迁与现状、优化路径等问题进行整体性分析,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发展的四维力量,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优化发展的链式路径,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发展与宏观思想政治教学的创建提出了新的认识,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