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本玉篇音義集成》以清揚州詩局本《大廣益會玉篇》爲底本,元圓沙書院延祐本、原本《玉篇》殘卷、敦煌《玉篇》殘卷,乃至散見於各種域内外古文獻的《玉篇》佚文,都是《玉篇》系列文獻中極爲珍貴的材料。本書將它們集成於一編之中,每一字頭下先出底本,之後臚列諸本和佚文;再校以日本内閣文庫藏宋十一行本、元圓沙書院泰定本、至正丙申本、至正丙午本、建安鄭氏本、建安蔡氏本、詹氏進德書堂本、《篆隸萬象名義》等多種《玉篇》系文獻,寫成校勘記附於字條之後,以合 總會衆篇,校讎群籍 。得此一編在手,則《玉篇》自問世至元代嬗變之脈絡清晰了然。
《说文解字》是中国靠前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它开启了汉字按部首编排的汉字字典编排方法,抢先发售阐发了“六书”的内容,贯穿了六书的原则;此外《说文解字》还收录了汉字形体的多种写法。
暂无
本书基于全面收集的唐以前训注 古今字 材料,考察了 古今字 训诂在唐以前的发生、发展情况。全书分为前编、后编两部分。 前编绪论介绍本书的选题意义、研究目标,并综述学界有关 古今字 研究的情况;第一章主要论述唐以前 古今字 研究材料的判定;第二章主要展述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时期的 古今字 研究情况;第三章主要论述学者对 古今字 的基本认识;第四章主要论述学者有关 古今字 成因的研究;第五章论述唐以前 古今字 研究的继承和发展,考察了各家的 古今字 观念。后编是《唐以前 古今字 训注材料汇纂》,逐一展示研究对材料的分析整理成果。 本书较为全面地展示了 古今字 训诂体式在唐以前的肇源和发展情况,发掘和整理一批长期尘封于诸多古籍字里行间的前人训诂积淀,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此外,客观归纳各家的 古今字 观念及其
《汉语的指称与命题:语法中的语义学原理》是专注于汉语语义问题与语义学基本原理的专著。全书试图用若干概括性的语义语用原则或规律来覆盖多方面的句法语义现象与问题,对汉语句法中涉及的若干重要语义概念进行深层探究,对指称系统、语句的命题意义结构系统进行研究,揭示汉语语义语用的基本策略及组织原则。
该书考察了出土古文字资料和传抄古文字资料,将其中古文形体与其释文存在差异的现象进行了梳理,按照上古音系统(三十韵部)排列,每部下以声首统纳相关字形,一一解释每组异体的形、音,考释古文,论证释文与古文形体之间的关系。该书考释出了一批疑难古文形体。
慧苑《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音义》是今存V一的单经音义,约成书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前后 ,约八十余年后为慧琳音义收録。慧苑书就《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中的难字僻词注音释义。慧苑通晓梵文唐言,精通音韵训诂,他广引内、外典籍,其注音释义具有文字、音韵、训诂、辞书等多方面的价值。《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校注》对慧琳和慧苑的异文进行了分析,对学者了解慧琳和慧苑语音系统提供了材料;书稿对梵文译音成分注明梵文源词的拉丁文转写,找不到源词的也加以说明;对慧苑引文进行了校勘;并且标注了异体字、俗字、古今字等信息,读者还可以管窥汉字发展源流。
《新时代公文写作基础及实例》重点从国有企业的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决议、会议纪要等十个常用的公文文种;决策类会议工作汇报;报纸、内刊、教育读本等内部报刊常用文种;门户网站、办公网、廉洁网站等内部网站,公众号和展厅、展馆等常用全媒体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及年度宣传工作规划文种等七个方面较为常规的办公媒体的格式、标准、写作、审核、常见错误等方面作了介绍,列举了一些实例范文来评析、纠正日常行文中的常见错误,是一本翔实生动的提高公文写作操作规范的教程。
《现代藏语语法研究》是研究和分析现代藏语语法的一本专著,研究的语句均取材于现代藏文小说在口语基础上提炼而成,文种涉及藏文、汉文、国际音标,内容分二十六章,具体涉及语法单位、词类、体词与谓词、词的构成方式、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联合结构、兼语式、句法成分的双重性和多重性等内容。
本论文集是靠前汉语学界关于语体语法研究的很新探索,也是部由中国学者和靠前学者共同探讨汉语语体语法的学术著作。全书包括当代编、古代编和教学编部分,基于“语体不同,语法各异”的基本理念,对当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语体语法表达系统和结构特征做出广泛而深入的描写和解释。所选文章,既包括语体语法系统的理论建构,也有语体语法应用实践的策略分析;既探讨制约特定语法结构的语体机制,也挖掘促发特定语法特征的语体动因;既对跨文体的语体特征进行考察,也对特定语篇的语体类型作出概括。由此可见,语体语法的体系架构和应用探索方兴未艾,并从汉语研究向其他语言拓展,不断开辟新的研究空间。
作者沙加尔对上古汉语确定了更多的加缀方式并研究其功能,把目前所理解的上古汉语词缀形态跟词族综合成一致的上古音构拟体系,并用一系列词源的研究来阐明这一观点。
《汉语语体语法研究》在不同的语体中语法现象的分布存在着差异,语法规律的适用性也有差别,语法具有明显的语体特征,也可以说,一种语体有一种语体的“语法”,简称“语体语法”。 语体语法的内涵是:语法现象与语体之间要适配;语法(构式)表征背后隐含语体动因,即语法(构式)形成、变化过程受到语体因素的影响和塑造。语体语法的外延主要包括:语体类型不同则语法分布不同,语体类型不同语法表现差异,即一些构式在“正式一非正式”序列不同语体中分布和具体表现会有差异;语体类型不同语法解释也不同。语体语法的特点主要是:覆盖语法现象的全面性;在不同语法现象中表现出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所表现出的协同性。 语体语法重在讨论语体与语法(构式)之间的接口关系:一方面是语体的性质和特征部分取
迦梨陀娑著的《六季杂咏/梵语文学译丛》为“梵语文学译丛”之第二种,为印度四、五世纪时享有盛誉的古典梵语诗人、戏剧家迦梨陀娑的早期作品。这部诗集共分六章,包含六组抒情短诗,分别描绘印度六季(夏季、雨季、秋季、霜季、寒季和春季)的自然景色以及青年男女的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