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读节气》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先生近两年来、在微博中随节气变化而发表的生活随笔。随笔谈天说地,既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新解读,又是在现代生活中返朴归真的新经历。 为了完整地把古人随季而变的生活方式展现给读者,朱伟先生不但系统地阐释了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内涵和风俗习惯,而且还把我们中华老祖宗们留下的随春夏秋冬、农耕节令有感而发的诗词歌赋进行了重新的梳理。每两个节气历时一个农历月,每个农历月更是千姿百态,既有吃喝玩乐的各种活法,又有很多中国人的文史知识。这些内容,以每段不超过140字的微博体来描述,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和共鸣,上千次的转发和评论的背后,渐渐兴起了随着朱伟过节气的新时尚。 《微读节气》一书配以“网络最美节气图片”摄影师青简的作品,用现代的镜
本书通过二十四章讲述二十四个节气的来历,把24节气以及相关民俗演变为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带着读者重游中国农耕文化的历史趣味,回溯到中国悠远农业文明源头,并感受从远古开始就存在于中国文明中的自然属性。 二十四节气不只是传统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诗意呈现,更体现着他们的哲学思想。今天来写节气,是对那些已经远去的田园牧歌的追忆,也是想把我们现代人被钢筋水泥囚禁的心,放飞到天人合一的自然之中,还我们以自由与智慧。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本书通过对节气文化的寻根探源,介绍了每个节气名称的含义、节气的天文和物候特征,来揭示节气的特征和能量运动规律及其对人养生、治事的影响。同时,为被错误改变名称和位置的节气正名正位,以使人们能够按照正确的时序调整自己的行为。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系列书籍的一个重要旨趣,在于将节气的修身内涵,以其本来面貌呈现给现代读者,帮助广大修身养生爱好者,顺四时之度,掌握健康和智慧的主动权,并以此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 在此基础上,本书还重点梳理了古人总结出的每个节气里居家、出行、办事的准则性内容,总结了每个节气的养生要点,介绍了古人具有代表性的节气养生方法,并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讲解了节气饮食知识,附以特色养生食谱。另外,还汇集了全国各地二十四节气的主要特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从时间上说,大致是农历三月的前半月,而公历是每年4月5日前后,此时正是梨花落后的季节,故有“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的说法。寒食大致在清明的前一两天(也有前三天之说)。“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到了唐代,寒食与清明两节由于日期相近,便逐渐融为一体,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
钢笔画就是以钢笔为绘画工具所绘制的图画,它起源于欧洲的芦苇管、鹅毛管写字、绘画时代。本书是魏应彪的钢笔画合集,用钢笔画的形式,描写出四川的民居老屋、青瓦房、茅草屋、吊脚楼、村落小镇、篱笆草垛等。作品倾注了作者的个人真切的生命体验,也体现着作者对“家园”的守望、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思索。钢笔画就是以钢笔为绘画工具所绘制的图画,它起源于欧洲的芦苇管、鹅毛管写字、绘画时代。本书是魏应彪的钢笔画合集,用钢笔画的形式,描写出四川的民居老屋、青瓦房、茅草屋、吊脚楼、村落小镇、篱笆草垛等。作品倾注了作者的个人真切的生命体验,也体现着作者对“家园”的守望、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