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献纪录片《大鲁艺》首次用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通过百位老一代艺术家现身说法,展示、再现了鲁艺的成立、发展,以及它对我们文艺发展史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及在我们新中国文艺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该书为纪录片的解说词版本,书中既包括专家、学者对“鲁艺”那段历史精炼的解读,又包括部分亲历者对那段激情岁月回忆的口述史。歌剧《白毛女》参与创作者、《回延安》创作者贺敬之,《白毛女》中第一代扮演喜儿的演员王昆,影片《烈火中永生》扮演江姐的表演艺术家于蓝……他们眼含热泪诉说着那段激情岁月。全书通过“宝塔山下、延河春晓、五月盛会、植根沃土、风云征程”五部分,对“鲁艺”的建立、发展及其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和浓缩。
灯彩是全国普遍流行的节令风物,亦称花灯,与一般照明用的灯具存在着差异,但界定标准并不明显,不少灯具也具备观赏与装饰的功能;而灯彩也与灯具一样具有照明的功能。《中华灯彩》所说的中华灯彩,则侧重于观赏性能、娱乐性能更鲜明的花灯。
本书摘录了塞尚、凡·高、高更与友人和家人的部分通信或通信片断,并对他们的通信内容作了总结和概括。在通信中,他们阐释了对于艺术创作、艺术理论的看法、思考,并结合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创作实践。文字精练,图片精美,可以从中了解这三位印象派艺术大师的艺术思想和传世名作。
宋代苏易简撰写。全书分笔谱、砚谱、纸谱、墨谱四部分,书前有徐铉序,末有自序,分别探讨和记载了笔、砚、纸、墨产生的根源、制造的工艺以及流传的故事。不仅是介绍文房器具的开山之作,同时在古籍辑佚上也有参考价值。此次出版,为便于阅读,加了注释、译文、点评等内容,并配有相关的图片,图文并茂,以提供读者一个较好的阅读文本。
“中国红”系列图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全景式记录和梳理,以中英文图文对照的形式介绍中国文化。其所关注的100个文化专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但博大精深,而且极富中国特色。它们表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中国文化特有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本系列图书以实用简明的图文形式,提供一个令人愉悦的阅读空间,让四海宾朋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品味中国文化之美。
西晋文学家潘岳,曾创作「闲居赋」一文,被选入「昭明文选」。受其感染及影响,赵孟俯以高超的艺术水平,挥毫写就这篇名文佳作,为后世留下一件珍迹。这件书作笔法精熟,运笔出规入矩,字体典雅妩媚,颇具二王风范。其纵三十八厘米,横二百四十八点三厘米,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代学者曹溶在「闲居赋」卷后题跋评说:「赵文敏在元朝甚被宠遇,洊历中外,勤于职事,晏息水晶宫之日较短,其书闲居赋得无倦于仕进,寄蒪鲈之思欤。用笔纯师李北海而运以姿秀,不诡过江家法,定为晚年合作。」编者将这卷珍迹成倍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鉴赏、临习。
西晋文学家潘岳,曾创作「闲居赋」一文,被选入「昭明文选」。受其感染及影响,赵孟俯以高超的艺术水平,挥毫写就这篇名文佳作,为后世留下一件珍迹。这件书作笔法精熟,运笔出规入矩,字体典雅妩媚,颇具二王风范。其纵三十八厘米,横二百四十八点三厘米,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代学者曹溶在「闲居赋」卷后题跋评说:「赵文敏在元朝甚被宠遇,洊历中外,勤于职事,晏息水晶宫之日较短,其书闲居赋得无倦于仕进,寄蒪鲈之思欤。用笔纯师李北海而运以姿秀,不诡过江家法,定为晚年合作。」编者将这卷珍迹成倍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鉴赏、临习。
在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赵孟俯书写的「心经」墨迹。原作为手卷,乾隆时入清宫,后改为册页,每单开纵二十八点八厘米,横十点八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自北朝以来,佛教信士写经,均为楷书。而赵孟俯的这件行书「心经」,被人称为写经史上的一个创例,也是赵氏行书代表作之一。明代王穉登在册页后题跋中评说:「此卷心经乃为中峰和尚写,圆融秀逸,若游戏三昧,不缚戒律而超然入圣,非平时他作所及。」编者将这件「心经」成倍放大印出,供读者鉴赏、临习。同时,还放大印出单页,供读者欣赏。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当我们用“国学”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国学”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传统”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古典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淬炼出了一套关于人的教养,儒雅、温文尔雅,一幅书画,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个诗句……都守护着一段关于物质与精神之美的密码。优雅地活着,也许是过去世界带给今天的我们的最关键的信息。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优雅地活着,“优雅”是当代人的精神深处不变的追求。无论中国人,还是想看懂中国的西方人,其实都在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优雅》丛书来
《碑帖珍品临摹本:王羲之墨迹选1》附有「远宦帖」翠张印页,供读者欣赏。学书必学王羲之。然而,王羲之真迹早已字无存。幸好,还有少量唐代临摹本留存于世,展现出「书圣」遗墨的神采。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姨母帖」、「初月帖」纵二十六点三厘米。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雨后帖」,纵二十五点七厘米,横十四点九厘米。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上虞帖」纵二十三厘米,横二十六厘米。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远宦帖一纵二十四点八厘米,横二十一点三厘米;「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合为一卷,纵二十五点八厘米,横四十七点八厘米;「快雪时晴帖」纵二十二点八厘米,横二十四点二厘米;褚遂良摹「长风帖」纵二十七点五厘米,横四十点九厘米;褚摹一七月帖一纵二十七点七厘米,横二十五点八厘米;褚摹「都下帖」纵二十七点九厘米,横二十
《碑帖珍品临摹本:宋徽宗真书千字文》讲述宋徽宗赵佶,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其兄宋哲宗无嗣,后由其继承皇位。其在位二十五年,国力日渐衰微。宣和七年(一二一五年),金兵甫下,赵佶将皇位传与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一二一七年),赵佶被金兵俘获,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赵佶治国无能,但其醉心书画艺术。在位时,广收古物书画,网罗昼师,扩充翰林图画院,曾指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昼谱」、「宣和博古图」等。他绘画重写生,现留存于世的「四禽图」等昼卷,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而得自然生动之致。他与众多书家一样,也喜欢书写千字文,留存至今的两件千字文墨迹,犹如晶莹的双璧,展现出超凡脱俗的艺术功力。
“玩具”俗名“耍货”、“耍活”。本书收录了各地现存的泥、木、竹、石等三百余件民间“耍货”,并对其作了简要介绍。全书图文并茂,资料图片保存了历史的面貌和民族文化的基因的种子,可供后世研究借鉴发展。收编入集中的图片资料,就全国来说不过是点滴而己,有的还是算不上精品,有很多地方尚未涉足,权作为部分历史遗存。因作有的作者早已作古,后继无人,不可能再有新作问世;有的是劫后恢复,又面临衰退的险境,其品种和质量非普日可比。好在图片资料中保存了历史的面貌和民族文化的基因的种子,可供后世研究借鉴发展,生发出崭新的花朵。
园林是“第二自然”,是诗意栖居和精神游憩的空间境域。在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熏染之下,中国园林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造就了别有诗画情趣的园林文化。《雅俗文化书系:园林文化(新版)》纵览中国古典园林史,从道、儒、释的生存哲学,负阴抱阳的风水择居观念,山水诗画的审美意识等角度,详细解读了“道法自然”“境生象外”等造园特色的形成之源,并对山水布局、建筑营构、植物配植等造园手法进行了具体介绍,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精美的立体山水画卷。走进中国园林,观中国园林之山水形胜,寻中国园林之文人踪迹,品中国园林之写意情趣,供老少雅俗之共赏,正是《雅俗文化书系:园林文化(新版)》之意义所在。
本书依据文化学、民俗学、艺术学,尤其是文化生态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民间艺术及其文化生态进行综合、整体、系统的研究。其中,对民间艺术创造中的自然生态观念,民间造物艺术对自然生态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生活形态、艺术形态与民众生活的关系,民间艺术的文化时空存在,民间艺术的信仰观念、伦理情感、真善美的统一等精神文化形态进行了探讨,从而相对全面地揭示了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基础,及其作为民间文化的内容和载体的特征。
本书是《民间图像中的中国民俗丛书》之一,作者通过自身多年来收藏的大量龙题材的民间年画、剪纸、玉器、瓷器等的艺术品图像,对龙文化的历史进行了追溯,对龙的来源、形象、名称及相关传说进行了考察研究,对龙所代表的精神予以了阐释,形象地反映了国人对龙的崇拜的历史之久以及龙的高贵、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