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0-50元
  • 2折-3.9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2折2折-3.9折
筛选:
    • 冠盖满京华 文章甲天下-风雅桐城【可开电子发票】
    •   ( 0 条评论 )
    • 白梦 /2013-03-01/ 安徽大学出版社
    • 《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风雅桐城》属于“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系列”人物卷之一。桐城文化特别是“桐城派”在中国历史上有特殊地位,这与桐城明清时期集中出现的一大批历史人物有关。桐城自明清以降,“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绵延不断地出现了一大批历史人物,他们或为官、或治学、或倾心教育、或作诗卖。

    • ¥40 ¥103 折扣:3.9折
    • 陆游与越中山水【正版书籍,满额减】
    •   ( 0 条评论 )
    • 中国陆游研究会 编 /2006-11-01/ 人民出版社
    • 纪念陆游诞辰880周年暨越中山水文化国际研讨会,是由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韵文学会、绍兴文理学院和绍兴文物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来自祖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共80人莅临盛会,会议共收到论文73篇。 海内外学者主要围绕新时期的陆游研究和中国山水诗、越中山水文化等两大主题展开了学术交流和探讨。与会代表高屋建瓴,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对陆游的精神思想、文学业绩和影响以及与区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中国山水诗的起源、越中山水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论证。诸位学者在交流和探讨中既有宏观综论,又有微观实证,精彩纷呈,新见叠现,均能站在学科前沿,挖掘出新的内涵,共同推动研究的发展。

    • ¥43.6 ¥217.6 折扣:2折
    • 羊城【正版图书,满额减】
    •   ( 1 条评论 )
    • 杨柳 主编 /2010-02-01/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 作者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以追寻羊城历史文化沉淀及再现其人文精神为目标,通过深入的探秘追踪、抽丝剥削,向读者带来了一部记载岭南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风流人物、动人故事的精彩画卷。全书资料翔实,语言生动,配以大量珍贵的新闻图片,许多事例皆为作者多方实地采访而得,极具历史价值、收藏价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岭南文化、认识岭南风情的途径。

    • ¥38.7 ¥117.6 折扣:3.3折
    • 走读绍兴【正版图书,满额减】
    •   ( 1 条评论 )
    • 郑休白 /2013-01-01/ 浙江摄影出版社
    • 走读绍兴,你会收获很多,这收获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文化的,也有生活的。府山、东山、会稽山、鉴湖、白马湖,这里有凝重的历史;东湖、剡溪、沃洲湖、天姥山、穿岩十九峰,这里有浪漫的烟波。这里有鲁迅故里、蔡元培故居、秋瑾故居、徐锡麟故居、马寅初故居,辛亥留遗踪,豪杰铸英魂;这里有青藤书屋、杨维桢故居、王冕故居、王阳明故居、西施故里,翰墨垂青史,红妆动国容;这里有大禹陵、舜王庙、曹娥庙、宋六陵、祝家庄,千年风云过眼前,万里神通接幽思;这里有兰亭、沈园、金庭观、柯岩、广陵村,闲庭信步品文化,景色独好藏历史。

    • ¥49 ¥148.5 折扣:3.3折
    • 江南印记 孔品屏 上海人民出版社,【正版保证】
    •   ( 2 条评论 )
    • 孔品屏 /2020-08-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江南印记》是“江南文化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撷取不同历史时期蕞具代表性的印章作品及印人,勾勒两千余年间印章篆刻艺术在江南地区的发展历程。通过阐述一枚枚印章背后的故事,剖析印人和印主之间的交往,找寻推动印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还原当时的社会人文背景。各章所论,或偏重对不同篆刻流派的介绍,或讲述具体印章的来龙去脉,或涉及印人的人生经历,或揭示印章制作的背后故事,从不同视角呈现蔚为大观的印章艺术。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希望由印及人、及事,以一种更有温度、更具重现感的视角切入印史,捕捉印章艺术发展的浩瀚银河中那些闪亮的星辰,更真切地触摸它们的光芒。”

    • ¥49 ¥129.37 折扣:3.8折
    • 江南文化精神 刘士林 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刘士林 主编 /2010-09-01/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在薄阴的春晨写这个后记,一种若有若无的思绪翩然而至,就是一个江南人并不真正懂得江南,而一个异乡人则不见得不懂得江南。有关江南的书,我们已做过数种,每一次都会加深我的这一感受,这真叫人无可奈何。 细思之,原因很可能在两方面:一是懂得江南的江南人,由于已经获得了此中真义,因而不需要或不喜欢再形之于声色与言辞,是所谓的“希言自然”。如方岳《水月园》一诗所述:“送别孤山步绕湖,阑干尽处倚菰蒲,翁之乐者山林也,客亦知夫水月乎?万事不如归自好,百年聊与醉为徒,藕花初醒莼丝老,唤住罾船脍腹腴。”二是不懂得江南的江南人又无话可说,他们尽管整天享受着江南的美,但由于缺乏懂得形式的眼睛与欣赏音乐的耳朵,则等同于“尸位素餐”。如宋无《玉津园》的感喟:“御爱花无主,长生树几时,青青辇路草,尽属牧

    • ¥31 ¥101.37 折扣:3.1折
    •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江苏卷 袁行霈,陈进玉 主编,周勋初 本卷主编 中华书局,【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袁行霈,陈进玉 主编,周勋初 本卷主编 /2013-07-01/ 中华书局
    •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江苏卷)(精)》(作者周勋初先生)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对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手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江苏卷)(精)》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且标,可供学馨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 ¥48 ¥147.37 折扣:3.3折
    • 江南文化读本【售后无忧】
    •   ( 0 条评论 )
    • 刘士林,洪亮,姜晓云 著 /2008-08-01/ 辽宁人民出版社
    • 实用性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审美创造与诗性气质,是江南文化在中国区域文化中最独特的内容。 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代表,江南审美生活是中国历精致的古典生活方式。 如何才能重新懂得古典江南的意义,除了各种保护江南文化的硬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能够懂得江南的心!故此 真正地了解真正的中国美学的精神,

    • ¥35.8 ¥92 折扣:3.9折
    • 江南文化精神 刘士林 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刘士林 主编 /2010-09-01/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在薄阴的春晨写这个后记,一种若有若无的思绪翩然而至,就是一个江南人并不真正懂得江南,而一个异乡人则不见得不懂得江南。有关江南的书,我们已做过数种,每一次都会加深我的这一感受,这真叫人无可奈何。 细思之,原因很可能在两方面:一是懂得江南的江南人,由于已经获得了此中真义,因而不需要或不喜欢再形之于声色与言辞,是所谓的“希言自然”。如方岳《水月园》一诗所述:“送别孤山步绕湖,阑干尽处倚菰蒲,翁之乐者山林也,客亦知夫水月乎?万事不如归自好,百年聊与醉为徒,藕花初醒莼丝老,唤住罾船脍腹腴。”二是不懂得江南的江南人又无话可说,他们尽管整天享受着江南的美,但由于缺乏懂得形式的眼睛与欣赏音乐的耳朵,则等同于“尸位素餐”。如宋无《玉津园》的感喟:“御爱花无主,长生树几时,青青辇路草,尽属牧

    • ¥31 ¥79.37 折扣:3.9折
    • 舟山群岛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
    •   ( 0 条评论 )
    • /2017-03-01/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与智慧主导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势潮流。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舟山“新常态”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舟山群岛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总结舟山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以期对后来人有所启迪。

    • ¥34 ¥159.8 折扣:2.1折
    • 正版书籍 任伯年评传 杭州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2013-04-01/ 杭州出版社
    • 李仲芳编著的《任伯年评传》通过对任伯年的生平事迹、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与任伯年交游的重要人物等的研究论述,全方位再现了任伯年所处的生活场景和成长经历,尤其是里籍考证、后裔世系等方面逻辑严密、材料翔实,许多属于手资料。 《任伯年评传》还对海上画派的形成与发展、任伯年所处时期的海派状况、晚清时期萧山任氏其他画家等情况做了深人的研究,对任伯年的人物、花鸟、山水画艺术做了综合的研究与阐述,探索了任伯年的艺术思想以及任伯年为传统文人画向现代形态的转换所做的突出贡献,评价了任伯年对20世纪中国画的整体发展与创新产生的重大影响。

    • ¥34.65 ¥128.33 折扣:2.7折
    • 江南文化精神 刘士林 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刘士林 主编 /2010-09-01/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在薄阴的春晨写这个后记,一种若有若无的思绪翩然而至,就是一个江南人并不真正懂得江南,而一个异乡人则不见得不懂得江南。有关江南的书,我们已做过数种,每一次都会加深我的这一感受,这真叫人无可奈何。 细思之,原因很可能在两方面:一是懂得江南的江南人,由于已经获得了此中真义,因而不需要或不喜欢再形之于声色与言辞,是所谓的“希言自然”。如方岳《水月园》一诗所述:“送别孤山步绕湖,阑干尽处倚菰蒲,翁之乐者山林也,客亦知夫水月乎?万事不如归自好,百年聊与醉为徒,藕花初醒莼丝老,唤住罾船脍腹腴。”二是不懂得江南的江南人又无话可说,他们尽管整天享受着江南的美,但由于缺乏懂得形式的眼睛与欣赏音乐的耳朵,则等同于“尸位素餐”。如宋无《玉津园》的感喟:“御爱花无主,长生树几时,青青辇路草,尽属牧

    • ¥31 ¥79.37 折扣:3.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