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万物皆有规矩。有了规矩,才有璀璨的建筑和精美的器具;有了规矩,我们举手投足之间才有分寸和礼仪。 本书全新阐释了中国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规矩和讲究。比如,出门、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夹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等。 出言有尺、处事有度,便是规矩。这些规矩不是逢场作戏,而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自觉自愿遵守的规则,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保留下来的精神遗产。人们按照新时代的新节奏生活,无可非议。但是,老规矩的内涵和精髓是举止文明、礼貌待人,这一点在礼仪之邦的中国永不过时,因而应当作为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绳。
本书是为纪念梁漱溟诞辰130周年所推出的文化精选集(特别纪念版)。选篇以《梁漱溟全集》为蓝本,从《朝话》《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经典著作中精选篇目,由梁漱溟家人钦定,诚意特献! 全书分为五辑,从学问、修养、理想和态度等主题入手,瞄准 人生和社会 ,结合梁漱溟先生一生自学之路、待人接物之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 的态度,试图为当下内耗严重、急需精神重建的年轻人提供一份精神读本和解决方案。 第一辑 做一个对自己有办法的人 办法不是在说服,办法还是在养成。 第二辑 思想可开悟 人生可翻新 放眼来看,心胸就可以开大,什么事情不用着急,不要常常颠倒在喜怒哀乐之中。 第三辑 多谈谈哲学 多想想办法 问题来了,正是我们创造的机会到了。 第四辑 精神有所归 生活有重心 说话是力量小,一定要在说话之外,办
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 临时大学 。后迁云南,改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简称 西南联大 。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盛产天才,影响深远。1939~1946年,汪曾祺在昆明求学、生活长达七年,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说: 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在此后的人生中,他时常深情回望这七年联大时光。翠湖、晚翠园、凤翥街、观音寺、白马庙,泡茶馆、跑警报、做同期、逛书摊,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金岳霖、吴雨僧、唐立厂,种种人事,在他笔下娓娓道来,饱含深情,蕴藉弥远,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这是单读出版推出的长篇非虚构作品,一个青年写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1938年, 湘黔滇旅行团 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2018年,处于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作者杨潇重新踏上这条长路。现实中非典型的公路徒步与历史上知识人的流亡之旅交织、对话、共振,层累的、不同的 中国 缓缓浮现。 杨潇带着海量的史料积累与强大的问题意识,与沿途遇见的人交流,与西南的人文风光交流,与那个遥远的动荡时代交流。在两个不确定的年代,在国家与个人的危机时刻,我们用真实的生命体验,追问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开启一个全新的 寻路之年 。
本书是俞敏洪与周国平、李玫瑾、李开复、郝景芳、余秀华等人物的对谈录。截至本书出版,老俞已经与人文、科技、商业等领域大咖对谈超过100期,累计有1亿人观看过对谈,几百万人参与了讨论。本书甄选了其中31场对话,向读者还原了这些头脑碰撞时刻的酣畅,以及他们话锋背后的思想沉淀。 老俞很会提问,洞悉人性,张弛有度,看似简单,大有学问。 他和刘大铭聊苦难: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和陈行甲聊热爱:越是浮躁的时代,人们内心深处越追求纯粹; 和陶勇聊理想: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 和余秀华聊诗歌:要把内心涌起的浪花记录下来,只有诗歌能够表达; 和周国平聊孤独: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神,要让那个更高的自我,来审视这个具体的自我; 和尹烨聊基因:人类进步的本质
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俞敏洪在抖音上与人文、科技、商业等领域大咖直播对谈超过100期。本书甄选了其中30场对谈,分为6个篇章,向读者还原了这些杰出人物对谈时刻的酣畅和话锋背后的思想沉淀。 他和余华聊悲剧;和陈佩斯聊喜剧;和麦家聊人的韧性;和刘震云聊人性;和苏童聊命运;和梁晓声聊青春;和冯唐聊如何成事;和蔡崇达聊故乡;和李娟聊人生无常;和蔡志忠聊艺术;和许倬云聊中国文化命脉;和马伯庸聊历史写作;和许知远聊阅读;和王立铭聊科普;和薛兆丰聊财富 在他们的对话之间,我们能从这些杰出人物的个人经历和视角中,打开认知边界、解除心灵困惑、提升精神韧性。与此同时,他们的思想碰撞中,也蕴藏着时代的脉搏,将你我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这是一场有关人生答案的探索之旅,更是一部承载时代精神的群像纪录。
这是一本从零开始的脱口秀创作指南,也是一本让你变得幽默有趣的喜剧宝典。 幽默感真的是天生的吗? 好笑 的来源是什么?从新建word文档到一个成熟的段子之间有多远?谐音梗真的是烂梗吗?打开这本书,看国内脱口秀元老级人物,知名脱口秀演员、培训师史炎关于理解幽默、创造欢笑的一切经验。 幽默在表达和沟通的过程中是提升效率的利器,作用无可替代 当你把人逗笑时,对方把他的心智短暂地交给了你。 作者用让人笑得停不下来的文笔,将自己从业十数年的幽默秘笈全盘托出,无论你是想对脱口秀有更多的了解,还是想在演讲、沟通中大放异彩,或者只是希望寻求一些 幽默力 的提升,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这本书都不会让你失望。
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国学通识课》分为国学纵览与国学典籍两大部分。冯友兰先生以时间顺序为纲,主讲 子学时代 秦汉儒学 魏晋玄学 隋唐佛学 宋明道学 清学 ,系统性论述国学发展历程,脉络清晰。朱自清先生逐本讲解重要国学典籍,内容翔实,使读者获得多角度的国学理解和思考。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经典力作,聚焦中国社会的常青树作品。作者根据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群特征、普遍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点,将中国社会的构成归类为多个阶层,并以平民视角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现象及潜在问题,从现实和精神两方面对社会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在历史事件的共振中引发读者共鸣,给读者深刻的启发,为人们理解当下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参照,展现出 人民作家 的社会关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个人的阶层焦虑成为时代中个体的隐痛,本书浮世绘般的描述帮助读者在时代中找准自我定位,让读者能在阅读经典书籍中拓展视野的宽度,细品思想的深度,回味历史的厚度,体会情感的温度,学会积极应对社会的变迁,从而更加从容、乐观地生活。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深度剖析中国人的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深度剖析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国民性的重磅力作。作者站在当今社会现实的立场,从文化到社会,从日常生活到世道人心,对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况、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境遇,以及中国的文化与文化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冷峻却不失温暖的评述。书中不仅蕴含作者对时代病灶的犀利叩诊、对市井巷陌的温情凝视,更充满对人性本质的真知灼见、对文化的深邃思考。可以说,这是一部当今社会人文现状的 田野调查 ,也是一部中国式人情世故的观察笔记。
樊登鼎力推荐: 比尔 波特是个特别有趣的老人,一个从金钱社会中自由的人。所谓的世外高人,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樊登读书会推荐: 比尔 波特三部曲《空谷幽兰》、《寻人不遇》、《禅的行囊》、孤独有时意味着,我想找到更深的共鸣。 《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比尔 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 文化复兴 之旅。 空谷幽兰,常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阔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困扰着作者的问题。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人愿意在山里度过他们的一生: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是是非非、分分合合一直令读者津津乐道。曾仕强教授根据其独创的 气球理论 ,从三国故事中发现了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相对应,从中会发现宇宙间的所有变化,都受一只看不见的手 规律左右。 人类看得见的所有作为,其实都逃不开看不见的手的掌控,顺应规律会事半功倍,逆规律而行则会事倍功半。 看不见的手也要和人心变化相配合。魏、蜀、吴俱已灭亡,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却从未中断。读国学,不只是看个热闹,还要从中看出中国人的特性、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独有的文化特色。
冈仓天心在20世纪初旅英美期间,意识到西方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荒谬的想法及误解,因此相继用英文写下《东洋的理想》《日本的觉醒》《茶之书》,并称为冈仓天心的 英文三部曲 。三部作品中,《茶之书》的影响最大,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多种译本,并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该书在为冈仓天心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同时,也向西方世界谱写了一曲意味深远的以 茶道 为主题的 高山流水 。 我们读《茶之书》一方面每每被天心那激情澎湃、一言以蔽之的滔天诗情深深感染,一方面又不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是一位天才东方艺术家的 茶论 ,而恰恰是假借艺术的翅膀, 日本茶道 才得以在全球文化的天空得以展翅飞翔。
这是一部以爱好为话题的随笔集。人的爱好千奇百怪,本书写到的多为诗书棋乐、咖啡烟茶、登山越野、垂钓狩猎等普遍爱好,但刀尔登的切入点与众不同,他的思维透彻有力,既观察人们对兴趣爱好倾注的热情与精力,勾勒人们投入爱好中时的情状与心理,又继而探讨爱好本身的无用与有用,它与游戏、职业、成瘾等各有何种关联或区别,它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有何深远意义。这些精彩文章体现了刀尔登一贯睿智清醒的思考力与清峻精炼的文风。 有爱好者皆为有福之人。在整齐划一、单调扁平的社会中,爱好保存了人类丰富的品性与精神向度,它珍贵而美妙,让人们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坚实,也让这个世界更有希望。
《郭德纲畅销文集收官礼盒》集结了郭德纲《郭论》全系列六本作品,内含郭德纲珍藏亲笔画印制周边、特别版开箱藏书票、纪念版封面色系卡片。 6岁投身艺坛,23岁创办德云社,从小茶馆到大剧院,从寂寂无闻到名满天下,郭德纲对于中国式成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历史有冷暖,老郭有故事。郭德纲带大家解读中国人的拼搏与智慧、为人处世的精妙之处。
本书是一部深度解读古人生态智慧,访古寻今,索骥中国生活美学的答案之书,作者多年来注重观察寄寓在风物中的自然节令之美,并研习当中延续千年的审美经验的传承。书稿按照时序分为青(春)、朱(夏)、白(秋)、玄(冬)四章,不着眼于华贵事物,只细致呈现每季中人们常见到的桃花、檐廊、帘席、山水、艾草、琴棋书酒、迷雾、秋蟹柿子、消寒图等平凡而典型的风物意象,同时关照他们的渊源承继、审美氛围和今昔对照。书稿配有作者多年来采集的意象照片,共同展示中国风物生活中常被人忽略的审美细节,吸引当代读者从生活的寻常处发现美和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