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有600年历史的紫禁城(故宫)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脉,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性符号,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独特意义。本书从紫禁城作为皇宫的建设史、紫禁城作为朝廷的政治史、紫禁城作为宫廷的生活史、紫禁城作为故宫的博物院史四个方面着眼,将紫禁城置于大历史、大文化的格局中,提纲挈领、脉络清晰地予以呈现,是一部紫禁城的整体史。
《玉海》为宋代王应麟编撰的一部类书,共204卷,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该书对宋代史事大多采用 实录 和 国史日历 ,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卷末还附有《辞学指南》四卷,并有辑者所作《诗考》及《诗地理考》等13种。
由于东西方在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督教自唐代传人中国起,便因与中国政教礼俗的冲突而备受国人排斥,《教案史话》是中西方文化在交流和碰撞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现象。但是,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在华的传播已不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范围,而是以不平等条约为依托,在洋枪洋炮的庇护下,强行切入,从一开始就和列强对华的殖民扩张活动紧紧连在一起。夏春涛编著的《教案史话》所记述的大量确凿的史实,正向人们昭示了西方传教士究竟是如何与本国政府的“炮舰政策”密切配合,亦步亦趋,从而将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向半殖民地深渊的。
在抗战胜利复员的潮流中, 张宗和为何辞去乐益女中校长,举家迁往贵阳? 从张宗和的 逆迁徙 之举中, 体会一个敏感灵魂在时代大潮中的喘息与退避, 感受一位不合时宜的世家子弟的公子气与书生气。 巨变前夜,偏居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困顿、迷茫和观望,得见一斑。 巴金、杨卫玉、周有光、陈礼江、姜亮夫、王季玉、俞颂华、应尚能、顾颉刚、蒋炳贤、卞之琳、靳以、蹇先艾、张廷休、丁道衡、黎东方等诸多现代文化名人的逸闻轶事散落其间
苏州 南京 合肥 汉口 长沙 广州 柳州 贵阳 重庆 昆明 宣威 呈贡 一位民国知识分子的逃难日常,以及战乱流离中的儿女情长;从柴米油盐到昆曲、电影,更真实详细地展现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人生活。 除了合肥四姐妹,沈从文、周有光、巴金、萧珊、叶圣陶、卞之琳、钱存训、蹇先艾、林憾庐、姜亮夫、蒋梦麟、杨振声、梅贻琦、罗常培、溥侗、沈传芷、黎宪初、徐迟、李晨岚、查阜西等诸多现代文化名人的遗闻轶事散落其间
本书稿是著名的合肥十姐弟的 大弟 张宗和先生写于1931-1938年的日记,由其女儿亲自整理。日记内容主要是对张家姐弟在苏州的家庭生活、张宗和个人情感经历以及作者在苏州、上海、北平求学时的校园生活的记录。读者从中既可以看到张家知书重教的家风的养成,也可以真实感受到张家姐弟们父母恩宠、姐弟和乐的天伦之乐,还可以真实具体地感受民国时期青年学生的学习、情感、校园生活。当然,日记中也侧面描写了那个时代的学生在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的爱国情怀。
杜威夫妇于1919年到访日本与中国,两年多以后才返回美国。此书为杜威夫妇在日本与中国期间给美国家中的女儿写的家书,执笔人主要是杜威本人。杜威在信中详细描绘了自己每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今天看来均是格外宝贵的手史料。本书这些手生活史料对于了解杜威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收录《中国明朝档案总汇》中云南、贵州卫所选簿,对其进行校注。同时,对所见明历朝实录、《明史》、其他史著或地方志的记载与各选簿贴黄、选条的记载相互补充。 本书对卫所职役来源与移民研究,明初政治、军事史研究,明代军事活动、边疆史地及少数民族史研究,明代地方家族与人物史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翠湖仙眷,到风竹逝世,再到情定文思, 一位乱世青年的情感磨难和心灵归宿。 从战时昆明的交游唱和,到安徽古碑冲的短暂任教, 再到苏州乐益女中的艰难复校, 一位民国知识分子 西迁东还 式命运的独特样本。 沈从文、罗常培、姜亮夫、朱自清、吴征镒、浦江清、卞之琳、周有光、查阜西、汪曾祺、郑颖孙、朱佛定、李小峰、赵景深、唐德刚、胡山源、孟宪承、巴金等诸多现代文化名人的逸闻轶事散落其间
商口岸,一般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但在近代中国,则具有特定内涵,是指通过不平等条约的有关条款开辟的条约口岸。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先后开放了100余处通商口岸,初期仅限于东南沿海,但很快就从沿海扩展到内地,并由原本彼此孤立的点连成一体,逐渐形成一个通商口岸城市网络。通过这一网络,列强不仅实现了其侵略、剥削、奴役中国的目的,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且,由于通商口岸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城市网络,拥有其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也对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商口岸是孕育近代中国变革动力的基地。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 中国历史研究学术文库 丛书之一。为域外汉籍研究著作,书中借助 汉文化整体研究 以及传播学、文本学等相关理论,以《史记》《汉书》在古代朝鲜半岛传播、接受评论的史实为基本资料,全面探讨了两书作为历史文本在域外语境下的 事、文、义 方面表现出来的力,指出两书在朝鲜传播过程中受经体史用、文道一体等理学史学观念影响较多,从而使史汉文本的力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同时,在此研究基础上,作者又将史汉两书在朝鲜与在日本、越南等地的传播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指出它们在政治、文化、思想、学术背景下的不同表现。全书资料梳理详实,脉络清晰,是域外汉籍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同时也可以为朝鲜以及东亚其他诸国近代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视角。
本书精选西方重要英文文本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之进行介绍乃至解读,力图多层次、全方位地揭示西方中世纪时期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基本状况与特征,从中透显出西方历史的演进脉络、流变趋向乃至发展规律。各卷所选的篇目,既有对某文献的全文收录,也有对某文献核心部分的截取。每篇文献后还开列了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著作,引导读者延伸阅读,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从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世界资本主义进入迅速上升时期,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增殖为目的的新经济,驱使西方资本家把人口众多、国力孱弱的中国作为其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屡屡亏损。于是,英国商人开始利用鸦片这种特殊商品,作为打开中国门户的重要手段。鸦片的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灾难,林则徐奉命开展了坚决有力的蔡烟行动。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冀州图经》为清人王谟所辑,可谓古方志之玉片锦鳞,弥足珍贵。《括地志》550卷,修于唐代,原书已佚失。后为清人孙星衍辑录,共8卷。该志是一部全国地理总志,内容完备,具有很高的史料及学术价值。
本书作者通过大量采访和丰富的档案资料,详细解说了 二战 前后纳粹掠夺者对欧洲艺术珍宝的巧取豪夺,同时向读者展现了盟国全力解救这些艺术品的细节。本书用紧凑的情节,叙述了纳粹分子对 堕落艺术 的清洗、纳粹高官在被占领国的艺术品购买狂欢、纳粹分子对犹太人所有的艺术品的无情夺取;讲述了在面对劫掠和轰炸威胁时,欧洲各国博物馆工作人员千方百计转移、庇护艺术品以及古迹救护官维护艺术品的经过;讲述了各方在战后对公共和私人收藏的追索、返还过程;描绘了希特勒、戈林、画商之间的艺术品竞争以及盟国救护官和各方人士之间的博弈。 本书出版后深受好评,荣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后本书被改编为纪录片《劫掠欧罗巴》和电影《盟军夺宝队》。
在中国的诸兄弟民族关系中,汉藏民族关系是尤其有重要意义的民族关系。汉藏建立友好关系的历史,由来久远,汉藏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汉藏文化交流史话》从历史、宗教、敦煌学和科技等方面,探讨和论述汉藏民族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和特点。系统地探讨和论述汉藏文化交流,是一个重要而又崭新的课题,汉藏民族间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文化交流的基础,给文化交流以深远影响和积极推动。本书由刘忠著。
本卷为陈修良同志1957年4月-1958年2月的工作笔记。 内容包括了在此工作阶段的方方面面。例如一些重要会议的纪要、讲话实录,关于教育、经济等各项工作的总结及经验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绝密档案背后的传奇(8)》编著者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档案栏目组。 《绝密档案背后的传奇(8)》根据《档案》2012 年播出的22个节目改编,揭示了档案中没有记载的真实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在反映真实历史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本书根据《档案》2012年播出的22个节目改编,揭示了档案中没有记载的真实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在反映真实历史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自1837年摄影术在巴黎公布以来,这种能将稍纵 即逝的场景定格下来的艺术深远影响了文明的发展, 因为它提供了比文字资料记载*准确、*生动的历史 生活图景。摄影术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一 系列不平等条约传入中国的。因此中国摄影活动的* 早参与者几乎全部是外国人。到1901年,东安门外霞 公府路南新开了一家 山本照相馆 ,经营者是已经 在北京及周边拍遍风光名胜并回日本出版了一本摄影 集的山本赞七郎。从这时起一直到1930年, 山本照 相馆 作为北京照相市场上*具竞争力的品牌之一, 一直经营良好,为很多中外知名人士拍摄了照片;又 因照相馆开在内城,常有王公贵族光顾,渐为宫廷所 熟知并获引荐。徐家宁编*的这本《山本赞七郎(精) 》里主要收录了山本赞七郎拍摄的旧北京城的历史风 貌和以及那个时代的中外知名人士和清廷贵族的历史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