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重介绍计算材料科学的基本方法和普遍原理,为材料行为模拟计算提供全面的知识。本书在广泛的尺度上考察材料建模,从电子结构方法到显微组织演化,涵盖从原子尺度到介观尺度的全部关键方法,包括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元胞自动机和相场方法等;对用于材料建模的基本方程,提供详细易懂的解释和总结性的数学背景知识;同时给出内容广泛的附录,包括材料学、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统计热力学和线性弹性等基本背景知识。
本书主要针对控制理论的一些重要分支,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瓶颈问题,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全书共分为17章,分别为:优化控制研究的概述与关键问题分析、逻辑控制系统中的未解问题、系统与控制中优化理论与应用的挑战与瓶颈、分布参数系统控制、数据驱动控制系统、自抗扰控制中的若干未解问题、非线性控制的几个瓶颈问题、时间与事件驱动的采样系统控制、系统辨识在信息时代的挑战和一些瓶颈问题、自适应控制的瓶颈问题、预测控制理论的瓶颈问题、随机控制系统中的若干瓶颈问题、不连续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开问题、时滞系统控制的瓶颈问题、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一个隐性瓶颈问题、鲁棒控制的瓶颈问题、怎样的受控对象更好控制;最后以附录的形式列出了征集到的部分开问题。
计算颗粒力学是以颗粒材料为研究对象,在经典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颗粒物理、计算力学、软件工程等诸多学科的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考虑颗粒材料与流体介质、工程结构的耦合作用,对其共同组成的复杂颗粒系统进行高性能数值分析是一种可行的研究途径。为此,本书首先讨论当前计算颗粒力学的发展现状,然后系统地阐述颗粒形态构造、接触模型、宏细观分析、流固耦合、多尺度计算和相关计算软件开发等计算颗粒力学的基本方法,最后相对详细地介绍计算颗粒力学在极地海洋工程、有砟铁路道床动力特性和航空着陆器缓冲特性等方面的工程应用。
本书内容是三维点云的核心原理、方法与技术,重点是点云模型的三维空间识别、理解与重建。全书上、下两册,分为四部分,共15章,上册包括点云获取与预处理、点云特征分析与计算和点云识别与理解;下册介绍点云重构与艺术风格化。本书为上册。
本书是由第三届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编撰完成,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三版)。内容包括通论、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软件工程、数据库、人工智能、网络与数据通信、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交叉学科等共12个方面、64个领域的8795条名词。每条名词由编号、中文名、英文名,以及简明扼要的释文四部分组成。词典*后有中文、英文和简略名共三组术语索引。
智能的概念和内容很多,其核心思想是模拟人或其他生物的神经系统,实现各种运算和操作过程,尤其是人的智能操作。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概论,讨论智能计算的类型、特征、发展过程和应用问题,并介绍和其他学科的关系问题。这些学科主要是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第二部分是算法篇,介绍智能计算中多种不同类型的算法,详细介绍它们的计算步骤、特征、原理等有关问题,重点是讨论它们的定位问题。第三部分讨论智能的智能化问题,即这些智能计算算法在计算机和神经网络系统中的实现问题。第四部分是附录,对本书常用的数学公式、符号、名称及所涉及的一些(如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作简单介绍和说明。
本书在深入分析无人机模型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多无人机智能自主协同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全书以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提炼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多无人机的任务决策、运动规划、编队生成、编队保持、编队重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通信网络优化与通信资源分配等。在此基础上,本书将人工智能、类脑智能与协同控制算法相结合,建立了面向多无人机系统的智能自主协同控制理论框架。
本书首先给出微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着重介绍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及总线等部件的组成、特点、功能和工作原理;接着介绍两种典型的微处理器,即8086微处理器和MCS-51微处理器,同时分别对其存储器管理、程序设计方法(8086系统为汇编语言、MCS-51系统为C语言)、输入/输出接口(包括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及定时计数接口)及中断模式进行介绍;然后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介绍输入/输出通道设计技术,包括数字量输人/输出(并行和串行)通道、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及人机交互通道技术;最后给出一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统的综合设计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