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情况提供运动营养相关的建议,以运动营养的术语和关于营养摄入的标准引入,内容包括能量底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合作用的关键问题,并从年龄、性别、身体组成、运动项目、环境改变的角度解释运动员不同的营养需求。特别的是,每章都以一个案例引入运动员现实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供理论支撑和解决方案。为解决运动员健康相关的营养问题,本书利用膳食评估策略提供不同运动项目、不同休息时间、不同训练时间的饮食习惯等实用内容。
本书内容涵盖目前运动营养领域的**研究理论及实践技术方法,涉及运动生理及其分子机制、运动的能量和营养素需要及检测方法、不同状况下(赛前、赛中、赛后)营养需求及策略、不同环境条件下(旅途中、冷、热、高原等)运动营养需求及策略,以及特殊运动人群(青少年、素食者、老将运动员、残奥运动员、糖尿病运动员)营养需求及策略等。与第5版相比,第6版增加了实践应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以及一些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如运动营养与可持续发展,割舍了一些深奥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内容,使本书更加实用,同时也赋予读者更广阔的视角和想象。译者团队来自我国**的运动医学专业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译文流畅,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实用性很强。
本书分5篇,包括基础营养、人群营养、疾病营养、营养管理和食品卫生,详细介绍了营养学领域科研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系统阐述了医院营养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本书第4版根据国家最新颁布的法规及文件,更新了各项标准及规定,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订了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食品安全篇依据国家标准修订了食品污染物及化学品的最大限量标准,附录中更新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进展,近10年来,治疗性疫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已取得大量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本书第2版在全面更新治疗性疫苗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经验基础上,加强了产业化、成品化的内容并部分拓宽至免疫治疗。全书共分两部分:总论部分从整体理论和技术方面进行阐述,概括了疫苗及其种类,持续性感染,治疗性疫苗的历史、理论和实验基础、动物模型,各种类型的治疗性疫苗,以及治疗性疫苗的临床研究、验证和质控等;各论则深入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治疗性疫苗,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人乳头状瘤病毒、结核病、细菌持续性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性疫苗等。
本书内容涵盖目前运动营养领域的**研究理论及实践技术方法,涉及运动生理及其分子机制、运动的能量和营养素需要及检测方法、不同状况下(赛前、赛中、赛后)营养需求及策略、不同环境条件下(旅途中、冷、热、高原等)运动营养需求及策略、特殊运动人群(青少年、素食者、老将运动员、残奥运动员、糖尿病运动员)营养需求及策略,以及运动相关的特殊医学问题(减控体重、胃肠道功能紊乱、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等)解决方案等。译者团队来自国内**的运动医学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译文流畅,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实用性很强。
营养组学(Human nutriomics)是后基因组时代营养食品科学与组学交叉形成的一个新学科,主要从分子水平和人群水平研究膳食营养与基因的交互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而建立基于个体基因组结构特征的膳食干预方法和营养保健措施,实现个体化营养,为广义系统生物学的分支学科。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基于蛋白质的人类营养基因组学;基于代谢组分的人类营养代谢组学;基于微生物的人类营养宏基因组学;基于系统的食物组学和系统生物学。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帮助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 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了解我国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现状,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水 平,为政策制定和管理实践工作提供循证依据,实现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持续改进,在 2015 2020 年 《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编写工作的基础上,我局组织编写了《2021 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 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一、数据范围和来源 《报告》重点围绕我国内地二级及以上医院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截取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如下。 (一)《报告》调查数据。对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含港、澳、 台地区)进行调查数据填报,调查范围
《2013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精)》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是一部反映中国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性年刊。本书收录了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情况和目前居民健康水平的统计数据,以及历史重要年份的全国统计数据。本书为《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卷,收编的内容截至2012年底。 全书分为16个部分,即: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卫生经费、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妇幼保健、人民健康水平及营养状况、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居民病伤死亡原因、食品安全及卫生监督、医疗保障、人口指标,另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世界各国卫生状况。各篇前设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简要说明主要介绍本篇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
卫生法治,是指卫生健康体系的运行需要符合“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特征。 良好的卫生健康体系需要满足所有利益相关人员共建共治的目标,并且卫生法治的目标是尊重、实现和保护公民健康权利,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相关的权利和利益的依法调节和依法分配。卫生法调整国民健康卫生法律关系、医疗服务卫生法律关系、健康产品卫生法律关系、生命伦理卫生法律关系等各类卫生法律关系。研究卫生法治和卫生法学,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教授学生卫生法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医疗伦理意识和医疗法律意识,对健全医疗法律,维护和谐医患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大数据驱动的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创新》从大数据的视角分析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管理学问题,描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数据驱动的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创新”在医疗健康大数据领域理论、技术、平台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冀望通过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管理与应用,实现医护资源的*优化和医疗健康的精准管理,为缓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现状提供新方法、新对策。
《中国食物中毒细菌》包括上篇、中篇、下篇3篇26章内容,共记述了在我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12个菌科(Family)、24个菌属(Genus)、116个种(Species)及亚种(Subspecies)或血清型(Serovars),以及未确定种的细菌。上篇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与食物中毒细菌"共2章,中篇为"食物中毒的革兰阴性菌"共18章,下篇为"食物中毒的革兰阳性菌"共6章。在每个菌属中,均记述了菌属的定义与按伯杰(Bergey)细菌分类系统的分类位置、食物中毒概要;对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菌种,均较系统记述了发现历史简介、主要生物学性状、病原学意义(以食物中毒为主)及微生物学检验等方面的内容。编写中,作者努力争取能使此书的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尤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尽力使读者既能较全面地认识在我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种类及其基本特征、引起食物中毒的情况概要,又能对其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帮助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了解我国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现状,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为下一步政策制定和管理工作提供循证依据,实现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持续改进,在2015 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编写工作的基础上,我局组织编写了《2020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一、报告数据范围和来源 《报告》重点围绕我国内地二级以上医院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截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如下。 (一)全国医疗质量数据抽样调查填报的数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含港澳台地区)抽样选取的6832家医疗机构(含公立和民营
本项目拟通过收集、整理和遴选中国履约十三年来,烟草控制方面的重大事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加工,勾画出中国在艰难中行进的控烟历程。希望通过对重大事件记事作品的生动表述,体现中国控烟进程中政府的指导和支持的必要性,多领域专家、媒体、NGO和控烟志愿者们参与的重要性,以及时刻警惕烟草业的干扰的迫切性。大事件以纪实的方式编撰成集暂名 控烟路上的那些事 记事。项目同时提供详实的参考信息库,以供后人查询具体事件的始末、经过,为研究和产出更有价值的,能进一步推动中国控烟进程的创新思路和政策导向铺垫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