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指标作为关键工具和抓手,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持续显现,尤其是在信息支撑和循证决策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用指标指引质量改进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2400余家医院通过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上报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结果研判质量问题,开展质量改进工作。帮助广大护理同仁理解和应用护理质量指标,已经成为新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先后出版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基本数据集实施指南(2018版)》(以下简称 2018版实施指南 ),受到了护理界的广泛重视与应用。随着指标应用的持续深入,业界对护理质量指标的内涵把握、应用场景、计算方法、数据采集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为了与时俱进地发挥护理质量指
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卫生健康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十四五 期间,质控工作的重心将逐步由单纯的质量信息收集分析,向质量改进策略研究与实践转变。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次发布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基于此背景,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专家制定了相关目标的护理过程质控工具包,提炼出质控要点并形成查检表供临床使用。
本教材共三篇,二十个章节。第一篇为患者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与团队和患者的交流沟通方法,以及核心工作内容,如患者日常生活照护和部分基础护理技能。第二篇为母婴照护,包括妊娠期和产褥期妇女的照护、母乳喂养技能,以及新生儿的日常照护、常见症状与疾病的照护和意外伤害的防范。第三篇为老年照护,包括老年人的衰老与伦理问题、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和慢性疾病照护要点。另外,本教材通过案例、插图和知识链接等多方位介绍医疗护理员所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材适合用于医疗护理员、护工、行业管理者、患者、家属和照护者使用,希望读者能从中获益和受到启发。
本书以相关教材和医学标准为依据,并以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教学委员会推荐的体格检查手法为基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阐明临床体格检查中关于头、颈部体格检查,胸部体格检查,腹部体格检查,脊柱、四肢与关节体格检查,妇产科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六个部分的内容,按照体查前沟通、检查方法、检查结果、检查注意事项等步骤进行分项介绍、演示。全书注重实操性,文字简洁明了,配图精准,注重细节演示,适合一线护理人员使用,能够很好的帮助临床护士建立体格检查的整体概念并熟练应用于临床实践。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上篇:实践指导,主要特点是突出以培养具有创新性实践型、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特色,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训课程设计上,采用病例分析的方式,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任务分析为导向,以讨论式教学为载体,以技能实训为目标,构建护理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该部分内容不仅为护理教师提供了实践教学模式的参考,同时训练了学生临床护理的科学思维,是护理实践教学的创新和探索的体现。下篇:习题集,主要特点是针对基础护理教学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知识巩固与训练,并结合国家护士执业考试的题型特点,纳入了相应类型的试题,以其实现教学目标。本书由李晓松主编。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病人和老年人的照护需求逐年增多,护工这个群体正在不断壮大,基层照护服务体系逐渐成为养老服务的主力军。护工看似简单的陪护工作实际包含很多人文、技术的因素,护工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本书的目的在于提高护工的专业水平,使服务素质与需求相平衡,构建专业化、规范化的新型养老和照护的服务体系。本书分为13章,分别为1. 感染预防与控制;2. 人体力学在照护中的应用;3.基本沟通的方法;4. 照护评估;5. 生活照护;6. 安全给药的照护;7. 生命体征的检测方法;8.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照护;8.跌倒防范措施及照护要点;10. 压疮的预防及照护;11. 急救与初步处理;12. 临终照护要点;13. 尸体料理。
科学研究发现,只有人体的冠状动脉血管堵塞75%以上时,人的心脏才会出现不适的感觉。这无异于 温水煮青蛙 ,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遵循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的。 我国目前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对我们全民健康有着很大的威胁。为积极响应和落实《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推动科普与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以护理科普为主题的活动,本书将心血管疾病专业知识以图文科普的形式进行展示,以期不断拓宽健康教育领域、提升护士的科普传播能力、准确传播医学科普知识,从而发挥护士在提升民众健康素养中的作用。 本书是继《异常心电图案例临床护理解析》之后的姊妹篇,于2021年9月20日前出初稿,随后进行4稿修改,终于2022年4月定稿。全书共分为14章,包括33个案例、16篇告知书,涉及了心血管疾病的方方面面,按照患者入院至出院的流程,结合病历
《临床护理常规(门急诊特殊区域)》是 实用护理质量管理丛书 的分册之一,以《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及各专科指南、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外大量的护理资料,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编写。全书分为五个部分,从门急诊之一般护理常规、特殊区域之危重症护理常规、特殊区域之手术室护理常规、特殊区域之麻醉恢复室护理常规、特殊区域之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常规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其中特别增加近年来开展的检查治疗技术的配合与护理新进展。本书内容紧跟护理学科发展前沿,契合临床,系统全面,专业性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作为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的规范。
本次修订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护理学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教材19种(含3本专本共用)。本套教材将采用涵盖纸质教材、数字资源以及网络课程、平台功能融为一体的 融合教材 编写模式,坚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同时注重内容安排合理,深浅适宜,适应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的需求。注重遵循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从理论到实践努力做到与临床接轨,坚持整体护理理念,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
洪立、王华丽、冯晓丽编著的《老年期痴呆专业照护--护理人员实务培训/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养老服务指导丛书》按照老年专业照护人员的培训大纲编写,《老年期痴呆专业照护--护理人员实务培训/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养老服务指导丛书》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定位及素质要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早期迹象的识别、评估与就诊,重点掌握早期筛查工具的使用和陪同就医的方法;以人为本的专业照护理念和工作方法;与痴呆老人建立有效沟通。这将是痴呆专业照护*为基础的技能;为痴呆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护、尤其是针对痴呆老人各种生活障碍的照护方法为痴呆老人设计和安排活动的方法;痴呆老人出现行为和精神症状时的照护方法;痴呆老人的临终关怀;居家专业照护专题;护理人员的自我照顾与权益保护。 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痴呆老人照护需
本书通过叙事护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两方面相结合,加深在校护生及临床护士对叙事护理的分析理解,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增强沟通及护理技巧,提升叙事护理能力,促进叙事护理实践在临床的开展,切实帮助临床患者解决实际疾病因境、改写疾病故事结局,以彰显护理人文关怀的内涵和温度。主要内容包含:叙事护理概述、精神理念、核心技术、如何实施、平行病例的书写、问话技术及护理实例分享等,所分享案例均为作者在临床过程中所实际经历。
本套教材将采用涵盖纸质教材、数字资源以及网络课程、平台功能融为一体的 融合教材 编写模式,坚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同时注重内容安排合理,深浅适宜,适应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的需求。注重遵循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从理论到实践努力做到与临床接轨,坚持整体护理理念,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
《护理专业分册》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纳入的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数据收集情 况。第二章包括 7节,第一节以指标解读和结果分析为框架,详细展示了我国二级及以上 综合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分析结果;第二节至第六节依次展示了重症医学科综合 ICU、 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和小儿综合科 5个住院病区相关指标的分析结果;第七 节为2021 2023年连续 3年均上报数据的三级综合医院的纵向分析结果。第三章总结了 我国护理专业质控管理工作情况。希望本报告能够为管理者和护理人员了解护理质量行业 发展水平提供参考,并推动医疗机构向以日常监测、客观指标、现场检查、定性与定量相 结合为特点的科学化、精细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转变。 《护理专业分册》的完成得益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的指导,得益于国家卫生健康 委医院管理研
本书是以*系统为基础的医学整合课程之一。特点是打破传统阶段性教育,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知识整合为一体,形成新的整合体系。整合后的教材使临床教学前移 ̄避免了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脱节;医学问题前移在系统教学中推行临床问题为主线的系统整合教学,临床问题贯穿于教学始终;护理实践前移各系统知识的整合,使知识的连贯性更强,避免了各系统各部分知识的重复与交叉,缩短授课学时,增强对学生护理实践技能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 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的神经肌肉疾病,其活产新生儿发病率约 1/5000,是 2 岁以下儿 童首位致死性遗传病。既往因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许多 SMA 患儿及家长感到很绝望。但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 型治疗药物的问世,许多患者看到了希望,一些患者的运动功能、 呼吸功能、吞咽功能所有改善,生命周期不断延长,因呼吸感染 而导致的住院天数和次数越来越少。 本书是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护理团队的智慧结晶,对罕 见病 SMA 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其内容涉及了 SMA 的基本概况、 综合治疗、用药护理、骨骼及关节护理、呼吸系统护理、营养支 持、口腔护理、康复训练、皮肤护理、心理评估和支持、家庭医 疗护理等方方面面。 本书介绍了我们护理团队丰富的临床经验,对 SMA 各种 常见症状的护理关键点、
这既是一本烧伤专科护士初入职场的指导书籍,又是一本烧伤专科护理管理者实施系统培训的教材,内容包 括专科临床护理、专科临床护理技能、应急与抢救预案、重症监护室制度、专科质量标准,以及身心并护临床护理路径和烧伤科常用各类药品的宣教篇等。专科临床护理内容涵盖烧伤基础知识和急救,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出院涉及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护理,烧伤专科疾病护理全覆盖;专科临床护理技能包括基础操作和专科操作,既有通科护理操作,也有烧伤涂药、点眼、翻身床和悬浮床使用、呼吸机和血透机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等专科护理操作,共计40项;应急与抢救预案包含了39个专科常见的病情变化和突发情况的处置流程,既有专业抢救流程,也有监护室停电、护患纠纷、患者坠床等应对策略;重症监护室制度包括收治范围、转入和转出程序、探视管
李翰卿先生是建国初期山西四大名医之一,他主持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宫外孕”1978年被全国科学大会评为“重大贡献一等奖”。研制的宫外孕Ⅰ号方、Ⅱ号方,至今仍刊载在中医妇科教科书中。《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系李翰卿先生耳提面命,李映淮先生躬录、整理而成。书中承载着两代人数十年学习、研究、应用《伤寒杂病论》经方的临床实践及经验,反映作者博通医籍经典,但不泥古、与时俱进,注重古为今用,擅用经方、小剂的学术特色。闫云科先生在整理校订书稿时,又附载了所存之李翰卿先生麻黄汤、桂枝汤、大承气汤三份讲稿,可以说是三代人的心血铸就一部伤寒论临证录。
本教材共包含8个项目,分别为:项目一老年人心理护理;项目二老年心理护理适宜技术;项目三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心理护理;项目四老年常见心理障碍的心理护理;项目五老年人特殊心理障碍的心理护理;项目六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心理护理;项目七老年癌症与心理护理;项目八老年人临终心理与护理。每个项目有2~5个子任务。本教材面向老年保健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打破传统模式,按照“职业”的要求,编写过程中重点强化实用性,一是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奥的心理知识及护理技巧,运用通俗易懂的阐述,让学生了解老年人心理护理知识;二是加强老年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技能的掌握,并融入“优质护理”“爱伤观念”等养老工作需要注重的人文精神。本书可作为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护理的工作人员参考学习。
本书是一本关于运动损伤患者康复护理的专业科普著作。包括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常见运动损伤患者的护理,结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总结编写,以外科快速康复的理念为指导,立足临床实践,内容涵盖患者术前和术后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对运动医学临床加速康复护理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性与参考价值。第二章着重介绍了运动损伤患者术后 暨大康复方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和康复师都会综合考虑患者术前评估、术中手术过程和患者对运动的需求等各方面情况,共同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并在术后由康复师一对一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除了介绍康复方案,本书中每一项康复锻炼动作均配有图片示例说明,为运动医学医务人员实施术后康复提供了参考。第三章为运动医学常见护具操作指引,阐述了各护具的具体操作
本书主要结构包括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整体方案(包括培训依据、培训目标、培训安排、培训要求、考核要求)、手册的使用说明、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基础培训及专业培训的记录、各阶段的评价记录等。此外,此版《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在原版结构框架基础上,结合“大纲”要求及新护士临床护理岗位胜任力特点,新增培训指南部分,涵盖各个专业的培训细则,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和推广性。能够为护理管理者、临床护理师资开展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便于新护士明确培养目标,记录培训过程,掌握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