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歌诀》是清代医家汪昂编撰的方剂专著,全书选方三百余首,以韵文编纂,朗朗上口,便于诵记,对后世影响颇大,被尊为 四小经典 之一。此次出版的是现代版的《汤头歌诀》。把一些艰涩、生疏的古文歌诀加以白话释意,并在程度上对古文版《汤头歌诀》中的用药剂量进行了科学的考证和换算,以全新、科学、实用的药书面貌展现给世人。
《伤寒论思维导图:中医生学习笔记》将中医经典之一《伤寒论》的内容框架以思维导图形式列出,对描述古代症状词汇的解释和部分条文内容归纳总结则在旁边加以标注,对方证条文加以显眼背景色,还专门罗列出《伤寒论》经方113首,并附相关条文,形式新颖,文字清晰,以方便中医爱好者、学生、医师学习、查阅和自注。
《伤寒论诠解》主要根据刘渡舟教授给北京中医学院1978届研究生讲授《伤寒论》录音整理而成。取金人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为蓝本。除对《辨脉法》、《平脉法》、《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等内容作了删节外。其主要部分均予保留,并按原文排列顺序,逐条加以解释。《伤寒论诠解》共10篇。414条,113方(佚1方)。本书在保持作者的学术观点及临床体会的同时.适当介绍历代注家观点。着重于理法药的分析、病机的探讨、病证的鉴别比较等。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在阐发理论的同时联系临床病例,对《伤寒论》学习者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程门雪原著的《金匮篇解》原为程门雪老先生当年执教私立中医院校时所用的讲稿。其弟子根据程氏的有关著述整理编写而成。该书深入地阐发了《金匮要略》原文的含义,并结合作者的临床体会。逐篇逐条逐句地加以发挥或评注,对条文中的疑点、难点进行透彻地解析,在汲取历代医家研究成果的同时,阐述了作者独到的见地。书中附有整理者的按语,介绍了多年跟随程老先生学习体会和应用“讲稿”的心得。画龙点睛,颇有借鉴价值。另外。还收入了程门雪老先生晚年的有关论著,使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金匮篇解》分二十六篇(外加一篇学习体会),包括了痉病、百合病、中风病、历节病、虚劳病等。 程氏于仲景学说致力最深。上自《内》《难》,下至百家,亦都兼收并蓄。经方与时方并重,取长补短,贯通变化。见诸实用,融合无间。是近代颇有影响
《门纯德中医临证要录》是依据门纯德先生的生前录音整理而成,全书以漫谈的形式记录了他的治学思想和临床经验。书中以先生口述的大量翔实的案例阐述和印证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并阐释了其独到的学术思想及精妙的方药运用经验。本书是门纯德先生晚年对自己多年临证经验的回顾与总结,全书体现了先生“智圆法活”、“方精药简”的临证特点,也展现了先生“精勤实践,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 所附《名方广用》一书,曾于1990年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出版。反映了门纯德先生运用55首经典名方及6首自拟经验方的临床方证经验。本书出版后,深受欢迎,今再行整理,以供读者与《要录》一书共同参研。
《金匮要略》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古典著作,为学习祖国医学推荐阅读书籍之一。惟原文义理简奥,缺误较多,初学者颇感难读。本书首先对每条原文作了校勘;对难解的字句作了注释;浅述部分,包括提要、释义和方解在内,并加了按语;每个方后,选录了历代名医有关医案,或编者个人临床治验;对部分简缺条文,提出了补正意见,以供整理金匮原著参考。每篇篇首,将全篇大意扼要地作了介绍;篇末又将全篇内容系统地作了小结;并附有内容归纳表,以备读者在系统学习、全面掌握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巩固提高。 本书初稿成于1964年,后经反复修改补充后出版,并先后几次重印,颇受读者欢迎。
本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在助手协助下,总结其近30年从事《伤寒论》教学与临床经验编撰而成的。 全书以六经辨证论治为纲,用归类论证的方法将《伤寒论》398条原文予以归纳,突出临床实用性的同时,又保持了原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在诠释各条文时,尽量将相关条文与方证联系起来,并标示其有关条文号码进行对举比较。在有方证的条文后面,附有作者的治疗验案,便于读者对方证的学习与应用。附录中论述了《伤寒论》条文组织排列的意义,并附有古今剂量折算表、方剂索引和条文索引,利于读者学习时查阅。 本书辨证明晰,说理透彻,治验丰富,见解独特,对于学习《伤寒论》颇有参考价值。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 早的一部中医古典医籍,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灵枢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灵枢经》共十二卷,分八十一篇。全书除了中医阴阳五行的理论原理、脏腑功能、病因、病机等以外,并论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以及治疗原则等,内容 丰富。几千年来,一直对中医的临床实践起着指导性作用,所以仍是 研究中医学、提高中医理论水平 的古典医书。可供学习中医、中医教学,以及从事中医研究工作者阅读参考之用。 本书是根据明·赵府居敬堂刊本,经过校勘、标点排印的。 本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黄元御医集(三):伤寒悬解·伤寒说意》内容包括: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黄元御医集(三):伤寒悬解·伤寒说意》为中国医药学古籍。
《伤寒论讲堂实录(下)》真实地记录了陈明教授为本硕连读七年制班级讲授《伤寒论》课程的全过程,让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能找到现场聆听陈明教授讲课的感觉,帮助学生及伤寒论爱好者掌握伤寒论的理、法、方、药。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著有《伤寒悬解》、《素灵微蕴》、《金匮悬解》、《四圣悬枢》、《四圣心源》《长沙药解》、《伤寒说意》、《玉楸药解》后世所称《黄氏八种》,后又有《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问世。
《伤寒沦》系汉张仲景所著,是一部理沦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之书。但该书年代久远,文字古朴,医理深奥,阅读困难,特编本书,名日《伤寒论语译》。 《伤寒论语译》以刘渡舟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为底本进行语译而成。全书共十卷。卷第一为辨脉法、平脉法;卷第二为伤寒例、辨痉湿喝脉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第三至卷第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并治;卷第七至卷第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诸不可脉证并治。每卷各专论均有“提要”,介绍全篇内容大略。每条原文中生僻古奥字词或中医名词术语,均有角码,于“注”中对字形音义做了解释。 “语译”以直译诠释为主,闾或参以意译。全书译文深入浅出,晓畅通达,既反映了仲景原意,又便于读者读记习研。 《伤寒论语译》遵古不泥,通俗易懂,是历代语译《
????本书通过自然篇、生理篇和养生篇,向青少年展示了《黄帝内经》所阐述的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顺从阴阳消长和适应四时变迁的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阴阳调和、四时顺养的养生理论。由"想一想"、"读一读"和"做一做"三个模块构成。"想一想"通过提问启发青少年思考自然、生理和养生的相关问题,以增强青少年认识中医、学习中医的兴趣;"读一读"为"大字"、"注音"的《黄帝内经》原文节选和对原文的解读,指导青少年熟读经典原文,并理解、记忆原文的要义。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将趣味性、知识性融于一体,寓教于乐于一体,适用于中学生课外阅读或第二课堂兴趣班教学使用。
《黄帝内经精粹/国学经典》编著者佚名。 《黄帝内经精粹/国学经典》内容提要:《黄帝内经》全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81篇,共约18万余言。其思想内核大致可归纳为10个方面:即阴阳五行说、藏象说、精气神说、经络学、病因病机学、病证学、诊法学、治则学、养生学及运气说。从整体篇章的层次分析,《黄帝内经》又可粗分为15个部分,其中《素问》涵盖8个部分,《灵枢》涵盖7个部分:《素问》1~7篇,主要讨论养生和阴阳五行学说;《素问》8~14篇,主要讨论藏象学说,兼而论述了气候、地理和疾病的关系;《素问》15~21篇,主要论述色脉在病理分析上的作用,以及五脏病害的转变和五实五虚的问题;《素问》22~30篇,主要讨论五脏虚实的临床表现和针刺的手法;《素问》31~48篇,以热病、咳嗽、痹症、痿症等50种病症为例,
本草养生是中华养生学中的一颗明珠,是传统医药中的瑰宝。《中医药养生宝典:图解本草养生》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本草独特的养生功效与日常膳食科学地融合起来,起到药食同饮、气血同补、滋阴祛燥等妙用。《中医药养生宝典:图解本草养生》选择的方剂,不仅取材容易、制作方便,更有历代名医养生名方等特点。本草养生,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本书是明代著名医家龚廷贤的代表作之一,这是继他的《万病回春》等书之后的又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也是他集中反映和体现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一部高水平著作。 全书十卷,脏腑、经络、诊法、治则、药性、病证(内外妇儿)、方剂、民间单验方、急救、气功、食疗、养生、杂治、救荒本草、灸法等内容无所不包,其中有很多是“内府之珍藏,方外异人之秘传”,有些是他“百投百效”的治疗经验,读起来真正感到是一部切切实实的好书,难怪刊刻后被医家所推崇而广泛流传。 本书名曰“寿世保元”者,意为保得人身之元神、元气,从而达到“仁寿之域”,书中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学术观点,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了人们治病、防病和养生的方法。兹点校出版,更适合临床医生、中医爱好者,及广大群众阅读,书后新增方剂索引,便于查阅。
本书为秦伯未《治疗新律》和《药性提要》合集。 《治疗新律》是秦老根据自身丰富的经验,对中医临床治疗规律进行总结,化为十三纲律;《药性提要》是秦老精选临床常用药物,以简要的语言概述其主治、性味、用量,便于学习记忆。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和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