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以及智慧医院建设是当前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而BIM技术属于其中的核心支撑技术,在医院复杂工程全生命期管理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书是针对《医院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南(2018版)》的全新升级,是在面向数字转型循证实践的基础上,面向医院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BIM 应用的全面指引,同时也包括医院改扩建和修缮工程、项目协同平台、成果验收与评价、取费等重要BIM内容。书中还提供大量具有医院BIM应用特色的参考案例,以进行具体指导。 本书可供医院建设与BIM应用相关人员使用,对从事医院工程管理以及BIM研究的人员也具参考价值。
本书以医保、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医保DIP支付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全面、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推动DIP在医疗机构实行不仅仅是医保管理部门的独立工作,需要医务、病案、财务、药学、医用耗材、信息及临床业务科室协同配合,因此本书提出了DIP付费医疗机构内部多学科团队模式,涵盖医保、医疗、病案、财务、药学、医用耗材、信息及临床科室管理的措施及实践案例,为医院应对DIP支付改革提供了系统性方案。
对医院各重点部门建筑布局从实用性出发进行阐述,结合图例分析规范的执行、工作流程的设计、感控工作的重点。 章概论 阐述医院布局的重要性、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章感染性疾病的建筑布局与感控 结合当前新冠疫情,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布局的利弊进行分析,在平疫结合方面做了较详细的介绍,通过示意图及实例布局图为读者提供借鉴。同时,围绕布局及防控的常见问题做解答。 第三章感控重点部门的建筑布局与感控 对消毒供应中心、血液净化中心、手术室、产房、内镜、新生儿室、ICU、口腔科、微生物实验室、移植病房等布局要点及感控要求等做介绍,同时,提供图例做布局分析,并设常见问题解答。 第四章 其他部门建筑布局与感控 包括医疗废物暂存地、给水排水、空调及通风设备、洗衣房等布局及感控
2019年,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的重要年份。为了纪念新医改十周年和建国七十周年,为新医改增添正能量,充分展示我国新医改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新医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拟出版《将中国医改进行到底 致敬新医改 礼赞新中国 写在新医改十周年和建国七十周年之际》一书。书稿总结回顾了新医改十年来所走过的历程、取得的成效,对医改美好前景进行展望,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本书广泛收集了4000余条医院管理及相关学科领域实用词汇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词汇。内容既涉及传统医院管理范畴,如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院财务管理及医院信息管理等;又包含了医院管理领域的进展,如医院战略管理、医院资本运营管理、医院质量认证、医院知识管理、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医疗资源配置、药品流通改革与医院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与医院管理、医院管理新方法等;同时还收集了相关学科,如社会医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流行病学及卫生法学的部分词汇。 本书可供各级卫生机关领导干部及其他卫生工作人员、医院管理者、从事卫生事业管理教学与理论研究者、医院管理研究工作者、翻译人员和医药卫生事业相关专业工作者学习参考
该书主要从社会学、伦理学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近十来年来A(H1N1)、Ebola等病毒流行带来的 公共卫生治理难题。全书共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共两章)分析了近年来公共卫生危机的挑战;第二部分(共七章)分析了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诸种教训与应对,如公共卫生危机发生时期的国内社会管理、财政资金支持、危机爆发期的社会沟通与组织策略;第三部分(共两章)介绍了 社会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回应,讨论了危机期间的 伦理等问题。
本书重点对医院信息化现状、医院精细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及管理、新冠疫情防控信息体系进行讲解。主要内容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分类介绍、信息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医院信息系统项目和运维管理、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医院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医共体建设、医院信息与技术安全、医院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医院信息化建设评价。本书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时效性。 将疫情防控和新发传染病的数据治理和智能分析、信息化建设结合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内容加入其中,让读者能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当代社会的医疗形势和环境的作用。
智慧后勤是智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的重要支撑。自2010年以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开始推进后勤智能化管控平台,各医院都非常重视后勤管理系统的建设,在医院建筑与能源监测、后勤业务管理与决策支持方面给予信息化支撑,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指南立足上海市级医院实际及*需求,从医院智慧后勤管理系统的总体理念、架构与功能、规划与设计、部署与应用、维护与升级、建设与运维模式以及运维评价等全过程、全方位核心问题进行了指引,并提供了新兴技术在智慧医院中的典型应用场景以及典型案例。
《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编写指南》系统介绍了实验室认可基础、新版ISO 15189质量体系文件编写、设备校准与检验结果的计量溯源性、检测系统性能确认与验证、检验过程管理、实验室信息系统、POCT质量和能力要求、实验室安全、实验室风险管理、医学实验室认可不符合项等内容。本书计划在第二版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基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发布的 质量管理十二要素为基础,结合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临床实验室标准、以及其他相关医学实验室管理和技术要求,对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十二要素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全国的医院检验科、独立医学实验室掌握 管理技术,提高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水平提供帮助。
本书作者从医疗法制理论与实践经验两方面入手,聚焦医院法务专项管理工作,收录医疗机构中常见、普遍的法律问题,内容共分为十章:对医疗机构法务概述、法律法规摘录,医疗机构法律地位与设置,诊疗活动法务管理,医疗机构知识产权法务管理,医疗机构科研与教学法务管理,医疗机构人力资源法务管理,医疗机构合同法务管理,医疗机构民事诉讼应对与管理,医疗机构行政法相关法务管理,医疗机构法务部与外聘律师管理等内容进行介绍。每章遵循“概述—法务管理—案例”的编排模式,即每个章节具备充分的理论和法律依据,并通过案例来展示具体工作实践。本内容详尽,为医疗结构法务工作者在医院服务、运营和行政管理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提供参照。
本书共分为十二章。第一章对医院后勤管理进行总述。第二章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后的基础上,阐述 外医院后勤管理发展历程、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第三章针对医院后勤团队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接下来的9章分别从设备运行保障管理、服务管理以及专项管理3部分进行分析和论述,并结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年的后勤管理经验进行案例分享,供同行借鉴参考。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医院对后勤工作的 定义和分工略有不同。例如安保、信息等工作既可归结于医院“大后勤”的范畴,又可由保卫处、信息数据中心等独立专业部门负责,从而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后勤。在本书中作者对于医院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和阐述的基础,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总务处。
本书 以“优质、安全、高效的互联网医院运行体系构建”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互联网医院的特征与优势所在,总结近年来 典型城市 / 区域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历程、 进展成效,特别是在近三年的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医院在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分析作为新的服务模式,互联网医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与挑战,例如:医疗安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利益冲突、公平性挑战、医学伦理挑战等。结合当前医学科技伦理治理和医疗数字化建设、智慧医疗转型等背景,通过对行为者、行为过程和行动结果三种行为关键要素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挖掘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构建互联网医院优质、安全、高效的运行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卫生健康需求。本书适合从事医院管理、信息管理、卫生健
本书重点对医院信息化现状、医院精细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及管理、新冠疫情防控信息体系进行讲解。主要内容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分类介绍、信息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医院信息系统项目和运维管理、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医院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医共体建设、医院信息与技术安全、医院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医院信息化建设评价。本书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时效性。 将疫情防控和新发传染病的数据治理和智能分析、信息化建设结合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内容加入其中,让读者能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当代社会的医疗形势和环境的作用。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部分为“医学篇”,第二部分为“教学篇”,第三部分为“科研篇”,第四部分为“我国三甲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功能和定位”。本书将从衡量学科综合实力的医、教、研三个维度阐述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科的规范化运行和学科发展目标,并提出全科医学科将在综合性医院通过依托专科优势发展全科医疗、培养 全科人才及师资、建立全科科研平台、 医疗快速健康发展以及为医联体的顺畅运作保驾护航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医院不断创新管理举措,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其中,DRG作为 的 管理工具,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医院绩效考核、质量管理、学科建设、医保支付等领域,并取得实效。本书聚焦DRG在医院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在理论层面,详细介绍了DRG在 外的发展概况、DRG分组原理及指标系统、DRG实施的数据标准及质量控制等内容;在实践层面,阐述了DRG实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及功能应用,DRG应用背景下医院管理变革,以及DRG在区域医疗、医院医疗、医院医保管理中的应用,并基于城市、医院、科室、主诊医师诊疗组四个层级,详细介绍了DRG的具体应用案例。 本书在保证理论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强调实用性与 性,重视培养读者辩证思考、实践创新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帮助读者加深对DRG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的理解,熟悉DRG
本书从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内容入手,由直接的受众——居民,针对医养护一体化的SERVQUAL模型的十个维度进行服务质量评价。从服务评价中找到医养护一体化的服务不足,解决当下医养护服务质量问题。从医疗行业层面上,推动医疗服务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医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针对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内容,用顾客价值理论和SERVQUAL模型的可靠性、反应性、胜任性、接近性、礼貌性、沟通性、信用性、安全性、了解性和有形性建立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对需求度和满意度进行排序,并进行神经网络分析,应用神经网络进行主要因素筛选。 本书适用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也可做质量管理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办医和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频发,在政策向好的大环境下,社会办医热潮涌现,资本市场对医院机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我国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并购活动在过去十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相比较于其他行业,我国医院投资并购在实务操作中存在来自财务、法律、业务管理、行业机关等方面的诸多难点、痛点和盲区。本书作者是中国较早从事医疗机构投资并购业务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在长期实务操作过程中,深刻感受并体验到中国医院并购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其特殊的专业性要求,书中通过总结医院并购重组实务操作方面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办医及医院投资并购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