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储备资源,是选育农作物新品种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价值。我们在系统调查台州地方蔬菜种质资源存在现状的基础上,整理出地方蔬菜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以及综合评价,由林太赟、张胜主编了《台州市蔬菜种质资源普查与应用》一书。本书共收集地方品种109个,图片137幅。在体例上品种按根菜类、白菜类、甘蓝类等十一大类进行归类表述。本书对台州市的农业科研、教育与农业知识的普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团队紧紧围绕粮食这一主线,主动深入江西水稻主产区开展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倾听基层所思、所想、所盼,全面了解水稻产加销全产业链各主体在面临内外因素变化时的各种反应及想法,掌握分析影响当前江西省粮食的热点、难点和堵点,在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和各岗位专家共同协助下,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多篇调研报告获得省部级有批示和国家、省有关部门采纳,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发挥了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产经岗的职能,有效服务全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书的编写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研成果,结合我国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的实际,进行分析、归纳和消化吸收而形成的。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组培快繁的概念、原理、操作技术和在草坪草、牧草、花卉、蔬菜、水果、药用植物、农作物突变体筛选等植物上的应用。所介绍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提高组培快繁技术水平、加快组培快繁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农作物遥感监测方法与应用》共设10章,第1章在概述以遥感为主的“3S”技术与作物模型概念的基础上,详述了农作物遥感监测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第2章叙述了农作物监测中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特征分析、数据融合和薄云雾去除的模型与方法;第3章叙述了农作物气候与环境遥感监测的模型与方法;第4章到第7章分别叙述了农作物长势、产量、籽粒品质以及病虫害监测的模型与方法;第8章叙述了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方法;第9章叙述了多元化的农作物遥感监测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及实现等方法;第10章介绍了农作物遥感监测应用的实地工作场景、技术交流、培训与成果推广的实例。
本书详细详解了南阳及其周边地区有机产品生产的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用以指导农民、农业基层技术人员、种养大户规范地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在满足相关标准与规程的同时,能够取得好的效益。本书中的技术落后持成熟、实用、易操作,有且于有机农业生产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本书介绍了安哥拉、莱索托、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的基本概况和农业经营管理体系、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农业政策及措施、农业、林业、水利、渔业、畜牧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各国与中国农业合作情况,提出了各国当前农业生产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该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具体建议。
本书共八章:*章为科研院所团队建设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为团队概述。主要对团队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团队的一般理论和科研团队的基础理论。第三章为团队建设。主要从团队建设的基础理论、团队评价和团队构建等方面进行说明,探索高效科研团队建设的独特性。第四章为团队领导力训练。主要阐述了领导、领导力等理论基础,并着重探索如何提升领导者在团队建设中的领导力。第五章为团队精神。主要探索如何打造团队文化建设。第六章为团队绩效提升。主要通过分析影响团队绩效的主要因素,探索科研团队绩效管理的方法。第七章为农业科研院所团队建设。主要根据农业科研团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分析农业科研团队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为构建高效农业科研院所团队建设提供参考。第八章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团队建设实例。主要
我国的化肥使用普遍存在过量施用和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危害着农村的生态环境,因此,国家农业部启动了化肥减量政策 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将其作为重大农业科技措施连续写入中央1号文件,并确定为我国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的重要工作。罗小娟*的这本《农户环境友好型行为影响评价与政策创新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构建了宏观评价 微观评价 政策模拟的研究主体框架:宏观评价主要是通过在DID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有机耦合EKC分解模型、C D模型和供给反应模型,分别构建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区域环境与经济影响的评价模型,并使用江苏省52个县(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微观评价主要是基于太湖流域221户水稻生产农户调查数据,利用计量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因素,评价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的环境和经济效应
为总结全国各地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成功经验,征集绿色食品企业落实绿色食品制度标准方面的典型案例,研究探讨进一步强化绿色食品证后监管思路和模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编辑部联合组织开展了中国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新与实践征文活动。何庆主编的这本《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新与实践》将本次活动获奖论文及年发表过的有关绿色食品监管工作的重要论述与文章摘编结集出版,借此指导和促进绿色食品监管工作系统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激励大家履职尽责,开拓创新,推动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全书共分两个部分: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重要论述、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新与实践征文活动获奖作品摘编。
高春雨、姜文来、信军编*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路径与战略研究--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在深入分析襄阳市农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新时期襄阳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遵循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发展理念,以 一二三 产业融合为主题,着力推进农业新技术应用、新主体培育、新业态发展、新商业模式创建,培育具有襄阳特色的高效型、绿色型、品牌型 三型 现代农业。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茶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中国的茶园种植面积、茶叶产量和消费量、茶叶出口额等指标均稳居世界首位,发展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茶产业发展体系。 科技创新是茶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40年来,中国茶叶科学研究突飞猛进,在茶树种质创新、遗传育种、茶树栽培、茶叶加工与深加工、茶营养健康、茶叶质量安全及茶产业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都得到了长足进展,新兴交叉学科不断拓展,茶叶科技为我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我国建有全世界非常完善的茶叶科研体系,茶叶科技人才在全球首屈一指,茶领域研究成果世界领头,科技对茶产业的贡献率达到了53%。 为全面回顾总
本书系统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土壤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土壤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和DNA等生物大分子的活性、功能与转化,土壤碳、氮、磷、硫、铁、锰等主要养分元素和铬、汞、硒、砷等重金属元素的生物化学过程,土壤外源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残留与降解,以及根际微域土壤的生物化学等。每章除介绍一般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外,还列举和推荐了一些重要土壤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方法。本书可供土壤、环境、生态、地学、农学、生物、湖泊等学科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现代农业粮食绿色增产规范化生产技术》在借鉴吸收国内众多学者对粮食绿色生产技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粮食绿色增产规范化生产技术及粮经饲三元结构生产模式,包括优良品种、生长习性、种植模式、绿色栽培、规范化技术、示范应用实例等,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黄泛平原小麦、玉米、杂粮、粮饲兼用作物、部分中药材绿色增产技术,突出了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适合种植者、基层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对动物的驯养,让人类文明插上了翅膀。有了这些好朋友的帮助,人类开启了发展的新阶段。对动物的驯养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轨迹。几千年前,动物远离荒野,循着火光走入人类世界,它们抛弃原来的野生生存环境,换得人类的驯养与保护,这是怎样的情景?归顺人类令动物大大增加了生存成功率,同时也带来了弊端。一只乳牛每天产奶消耗的能量相当于一位环法自行车赛选手;野猫数量众多,挤满了城市地区;我们对马或狗的育种方式,会导致其先天体质虚弱,甚至会导致致命的基因疾病。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和同情心,这些问题都可以被解决。 你将在书中读到,从牛排提取物中被克隆出的奶牛,一匹价值750万美元的夸特马种马,在黑暗中会发光的中国犬,一场专门展示无毛猫和其它可爱变种猫的丹佛猫展……
史志诚、尉亚辉、李引乾编*的《栎属植物毒理 学》系统阐述了山毛榉科栎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有 毒种及其分布与生境特点;栎属植物的有毒成分;栎 属植物中毒造成的经济损失;栎属植物毒理学研究简 史;栎属植物中毒的发病规律;栎丹宁的中毒机理, 栎丹宁生物活化假设 的提出及其证实与再证实, 水解丹宁生物活化理论 的实践应用;栎丹宁的比 较毒理学;栎丹宁中毒的解毒促排技术;牛、羊、鹿 、马等动物的栎属植物中毒及其防控技术;*后介绍 了栎属植物的利用与脱毒技术;栎丹宁和植物丹宁的 应用与安全评价。书后附有栎属重要有毒植物、栎属 植物毒理学研究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近50多幅彩色 图片。
随着江苏省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日趋严重。如任其肆意发展,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葛继红编写的《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的经济 学研究--以化肥污染与配方肥技术推广政策为例》的 总目标是在农业面源污染给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带来负 面影响的背景下,以“压力一状态一响应”为分析框 架,厘清农业面源污染(压力与状态)、政府治理(政 府响应)以及农户行为(农户响应)三者之间关系,客 观地分析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的社会经济背景 、微观作用机理和政策反应机制,为江苏省农业面源 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华中昆虫研究》第十三卷:为华中三省昆虫学会学术论文集,论文研究层次包含昆虫学的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研究方向涉及昆虫生态、昆虫生理等,地域涵盖湖南、湖北和河南,论文作者以中青年为主体,研究生论文占有相当的比例,同时包含有学科动态和少量论文摘要。
对动物的驯养,让人类文明插上了翅膀。有了这些好朋友的帮助,人类开启了发展的新阶段。对动物的驯养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轨迹。几千年前,动物远离荒野,循着火光走入人类世界,它们抛弃原来的野生生存环境,换得人类的驯养与保护,这是怎样的情景?归顺人类令动物大大增加了生存成功率,同时也带来了弊端。一只乳牛每天产奶消耗的能量相当于一位环法自行车赛选手;野猫数量众多,挤满了城市地区;我们对马或狗的育种方式,会导致其先天体质虚弱,甚至会导致致命的基因疾病。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和同情心,这些问题都可以被解决。 你将在书中读到,从牛排提取物中被克隆出的奶牛,一匹价值750万美元的夸特马种马,在黑暗中会发光的中国犬,一场专门展示无毛猫和其它可爱变种猫的丹佛猫展……
本书系海外农业调研报告 缅甸篇,从缅甸的农业发展现状、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未来农业发展思路,以及与我国的农业合作对策与前景展望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可作为较为珍贵的外国农业专业资料,推荐出版。
本书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原理与方法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涵盖了土壤微生物学的常规研究方法与新型实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土壤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常规设置与常用仪器、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土壤微生物的分离计数与鉴定保藏、生物量测定与多样性分析,土壤微生物过程强度与酶活性测定、原位研究与同位素技术,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应用技术等。 本书既是一本工具书,也可作为实验教学参考书,可供从事土壤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农学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参考。
冬水田 是清代大规模出现于西南地区的一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主要特点是于*年秋收之后,及时翻耕整地,积蓄水源于田内并做好精细化的管理,以备来年春季插秧之用;通常冬水田分为两类,一类是仅保本田用水;另一类除保障本田用水之外,还为其他邻近干田提供水源补给,此类冬田又名 腰堰 (水深及腰) 连田堰 (田堰合一),其深度通常为70厘米以上。冬水田在西南地区均有分布,但以四川的冬水田*有典型性。冬水田分布的地域特点虽以丘陵、山地为主,但平原地区亦有之。本书对以下五个问题做深入讨论:其一,对存在争议的冬水田起源问题进行新探讨。其二,全面梳理四川冬水田的发展脉络、澄清其演变趋势。其三,讨论冬水田相关的农业技术。其四,全面讨论冬水田变化的动因。其五,试论冬水田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