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林草植被承载力研究》共分10章,分别是引言、黄河流域自然生态条件、黄河流域综合生态状况、基于自然的林草植被承载力理论依据和实验实证、基于自然的林草植被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以及黄河流域典型山区、水域、沙区、盐碱与砒砂岩区生态修复治理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议。第1章引言阐述了《黄河流域林草植被承载力研究》的背景、目标与思路,以及研究内容;第2章在详细介绍了黄河流域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资源、土地资源、林草资源等基础上,明确了生态地理分区和治理区划;第3章对黄河流域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评估,并科学评估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及潜力;第4章侧重于理论分析,详细阐述了植被承载力的定义与特点,提出并以油松、刺槐、樟子松等人工林验证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畜禽有机肥安全利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畜禽有机肥质量特征,重金属、抗生素、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典型污染物在农田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环境风险,基于污染物阻控的有机肥生产工艺优化技术,基于农田土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机肥合理施用技术和案例,还介绍了当前有机肥生产的主要技术工艺。
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快速发展,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极大丰富了农业信息获取手段,在农情监测、灾害评估、产量调查、植被表型获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无人机已成为空天地农业遥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书著者团队依托农业农村部农业遥感机理与定量遥感重点实验室,在近 10年中持续开展农业无人机定量遥感研究与应用实践,本书即相关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书中涵盖了当前无人机遥感领域的主要研究应用方向,包括农业无人机遥感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无人机平台及传感器、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大田作物无人机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作物表型获取、果园无人机遥感及植被病虫害无人机遥感等内容。
本书旨在广泛而全面地介绍高光谱成像技术及其在食品和农业中的应用。全书分两部分,第Ⅰ部分总体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技术、高光谱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的仪器和实现。首先从基本的图像和光谱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入手,然后详细介绍了用于处理和分析农产品与食品质量安全分类及预测应用中高光谱成像的具体技术和方法。第Ⅱ部分包括10章,涵盖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和安全检测、植物健康检测与监测、精准农业、实时检测和高光谱显微成像等方面的系列应用案例。
本书系统介绍了 利群 品牌恩施烟区烟叶原料保障体系研究内容及建设思路,相关成果与经验可供其他卷烟工业企业以及烟草公司借鉴与参考。全书共分为八章,*章 利群 品牌发展目标及原料需求;第二章恩施烟区生态资源分析与评价;第三章 恩施烟区烟叶质量风格分析与评价;第四章 利群 品牌恩施烟区烟叶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第五章 利群 品牌恩施烟区烟叶质量工业评价与利用;第六章 利群 品牌导向的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规范;第七章 利群 品牌导向的特色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建设;第八章 利群 品牌恩施烟区特色优质烟叶生产体系建设。
遥感技术是 获取农田环境和农作物长势信息的现代手段。本书针对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依据田间试验,将试验观测数据与光谱仪辐射数据和地面高光谱影像相结合,进行玉米叶片和植株的长势高光谱遥感监测,及其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高光谱监测。主要内容包括:玉米长势遥感监测实验设计与数据测定、处理方法,玉米长势及其高光谱特性分析,叶片花青素、叶绿素,植株生物量和含水量的高光谱遥感监测,玉米种植区土壤含水量、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高光谱监测。
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是美丽中国的基础组成。是利用乡村青山绿水资源,发展“三农”产业,缩小城乡差别,推进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工程。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起步晚,但发展快、势头猛。目前,美丽乡村建设正处于全国试验示范阶段。经过近几年努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人超过5700亿元,占 旅游总收人14.6%,并以年30%速度递增,展示了中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的发展前景。 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是提升“三农”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美丽乡村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多元素 结合的统一体,是自然与人、物质与文化、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农业综合系统工程。不仅展现乡村山水田林路居生态环境资源的自然美,还
本书面向我国高寒草原煤矿区煤炭资源绿色开发与生态修复,在总结以往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以大型煤电基地的草原生态系统植被、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针对草原矿区气候酷寒、春秋干旱、土壤瘠薄、露采扰动等脆弱生态环境特点,采用区域遥感大尺度监测、野外定位动态监测、室内机理分析相结合,系统研究草原矿区生态动态演变的监测方法、露天开采对环境扰动的影响规律、露天排土场生态重建与土壤改良关键技术,使用遥感数据追溯煤电基地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变迁;分析煤炭开发对草原生态植被多样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规律,优选并培养本地微生物菌剂,揭示微生物可增强抗酷寒、干旱、压实逆境的机理;开发草原煤矿区地质层生黏土有机生物资源化利用作为表土替代材料的关键技术与利用方法,并以国能宝日希勒和北电胜利两个露
本书系统介绍水稻长势及病虫害监测预警方法及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水稻种植区提取方法、基于无人机高光谱的水稻叶绿素含量估算方法、产量估算与稻曲病监测、稻飞虱种群动态规律分析与预报方法、水稻药肥精准施用大数据平台的设计与研发。
硒(Se)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我国硒资源储量丰富,但地理分布不均匀,城乡居民硒摄人量不足,是 的缺硒大国。近10多年来,我国富硒农产品备受市场关注和青睐,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推动富硒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从2015年开始,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起并组织编写了《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每年出版1部。郭岩彬,赵桂慎,于建泉主编的《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7)》在〈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6)》的基础上重点 新了 外富硒农业发展产业数据、新的技术研究进展、全国各天然富硒区和缺硒区富硒农业产业新发展情况、相关标准及认证等内容。此外,在天然富硒区和非富硒区的产业发展报告中还增加了区域品牌建设情况。 《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
本书介绍了退牧还草工程概况及其固碳效益评估的意义,并总结归纳了退牧还草工程固碳评价的进展与方法,利用Meta分析揭示了退牧还草工程对草地碳库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阐明了退牧还草工程区草地NPP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基于清查法建立了退牧还草工程区草地碳库基线,估算了退牧还草工程固碳量及工程区碳汇,明确了退牧还草工程固碳速率及潜力的空间格局,基于IPCCTier2方法估算了退牧还草工程土壤固碳量,进一步分析了退牧还草工程固碳能力与生物环境因子的关系和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土壤固碳动态格局,并评估了退牧还草工程的综合成本效益。
全书收录近期新农药品种约2000种,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重要的农药混剂。简要介绍各类农药的作用原理,作用机制:对每个品种的中文通用名、英文通用名、商品名,理化性质、毒性、剂型、
硒(Se)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我国硒资源储量丰富,但地理分布不均匀,城乡居民硒摄人量不足,是 的缺硒大国。近10多年来,我国富硒农产品备受市场关注和青睐,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推动富硒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从2015年开始,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起并组织编写了《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每年出版1部。郭岩彬,赵桂慎,于建泉主编的《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7)》在〈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6)》的基础上重点 新了 外富硒农业发展产业数据、新的技术研究进展、全国各天然富硒区和缺硒区富硒农业产业新发展情况、相关标准及认证等内容。此外,在天然富硒区和非富硒区的产业发展报告中还增加了区域品牌建设情况。 《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
本书主要介绍2016-2017年我国BIM应用案例,共21个真实的实施方案,涉及设计、施工、成本管理、综合运维等方面,内容原创,图片精美,实用性强。 本书适用于所有BIM领域从业人员,所有有意向学习BIM技术的人员,也可作为高校BIM课程的教材。
果业是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的产业,在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人民健康、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果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对促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本书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世界及我国的主要果树生产与贸易概况、果树科技发展动态与趋势,并根据世情与国情、农情与果情,提出今后我国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战略性思考与建议,以期加快我国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实现由果业大国向果业强国过渡。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志(1958 2020)》的记述起于1958年,止于2020年。为保证研究所发展历程的完整性,记述上限有一定突破,对1958年建所前的历史事件多采用概述。 本志运用述、记、传、志、图、表、录7种体裁,采用章节与条目相结合的结构形式。以第三人称表述,除各章概述外,一般只记不议。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编纂每节的工作人员姓名附在相应章节末尾。 本志的篇目设计以体现果树所62年改革发展历程为主体,采取章节体式,横分门类,纵向记述,遵照 以横为主、横中有纵,按时叙述、详近略远 的原则,全面、准确、简洁、规范地记述果树所在机构沿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国际合作、平台基地等方面的发展历程或成就,突出其时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