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客观记述我国奶业发展历程,2022年卷是反映2021年的奶业生产实际情况,为行业管理部门制定规划、政策和实施决策提供依据,为奶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基础和数据支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市场和信息引导,是中国奶业发展的编年史册,也是奶业行业发展的公报, 是奶业从业人士不可多得的一本 工具书。该书共有十一大板块,包括特载、发展综述、行业综述、各省奶业、D20奶业、政策法规、大事记、行业统计等。
《遗传工程作物:经验与展望》由美国 科学院组织编写,编写委员会成员由4个 (美国、荷兰、德国、墨西哥)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20名 专家组成,成员的专业领域包括植物育种、农学、生态学、食品科学、社会学、毒理学、生物化学、科学传播、分子生物学、经济学、法学、杂草学和昆虫学。《遗传工程作物:经验与展望》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方法,对20年来 遗传工程作物的商业化种植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性研究,以文献分析、研讨会、社会互动等多种方式所得到的共识为基础,全面地回应了有关遗传工程作物的争论。《遗传工程作物:经验与展望》包含的内容广泛,涉及遗传工程作物的发展与应用、遗传工程作物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遗传工程作物与人类健康相关的风险和益处、遗传工程作物的社会经济效益和风险、新兴的遗传工程技术和未来的遗传工程作物
本书编写内容有景区园林植物土水肥管理、植物整形修剪、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植物调整栽植与养护、草坪的建植与养护、景区花海营造与养护、植物引种驯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园林自然灾害防治以及园林垃圾资源化处理等景区常见园林养护管理工作。 本书 适合基层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指导时参考,在提高园林养护管理工作效率,增强美化园林景观效果,提升园林艺术价值以及生态效能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景区维护良好游憩环境、提升对外展示形象、发挥绿化 大效益、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
杂粮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杂粮作物有高粱、谷子、糜子、养麦、燕麦等,2022年全国杂粮种植面积为905.9万hm2,总产量为1971.53万t。通辽市地处内蒙古东部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热量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杂粮生长,是我国重要的杂粮生产基地。 本书主要对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作物与旱作研究团队承担的 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通辽综合试验站、内蒙古杂粮杂豆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高产高生物黄酮荞麦新品种选育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创新人才团队、适宜机械化生产高粱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团队)、通辽市抗旱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进行总结。 根据研究内容,本书分为四部分: 部分,高粱;第二部分,谷子、糜子;第三部分,荞麦、燕麦;第四部分,杂豆类
本书是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这一成果是全国农业农村及有关部门和数万普查工作人员,在 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历经三年时间,不懈努力、辛勤劳动获得的。 《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图集》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制图单元,以农业污染源普查成果为主要内容的 地图集,它详细表示了种植业氮磷流失,秸秆产生与利用,地膜残留,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产生排放,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产生排放的空间分布。共分六类图,包括农业源,种植业,秸秆,地膜,畜金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
本书以2022年水利部实施两轮次“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和“抗咸潮保上海供水”专项工作为重点,系统梳理水情、旱情、咸情,客观展示水利部门把握规律、科学调度水利工程、保证秋粮作物用水需求、保障 粮食安全、保障长江中下游上海等城市供用水安全的全过程,讲述水利抗旱保大局工作的丰硕成果,深入总结长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经验,为做好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提供历史借鉴与参考。 本书可供从事防灾减灾、水工程统一调度等领域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水利相关专家学者、水利新闻宣传工作者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作为教辅材料参阅。
《茶叶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学研究》详细介绍了一系列测定茶叶中农药残留的色谱-质谱高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被批准为 AOAC 终官方方法,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灵敏度的特点,适用性广。全书共7章,分别介绍了茶叶农药多残留基础性研究和分析方法的建立,茶叶残留农药的萃取和净化效率研究,茶叶水化对残留农药提取效率的影响及不确定度评定,茶叶农药残留测定基质效应评价,茶叶农药残留测定方法耐用性评价及误差分析,茶叶陈化样品和污染样品农药降解规律研究,茶叶中653种农药化学污染物高通量分析方法AOAC标准建立。 本书可作为科研单位、质检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农业科技及农药开发等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学教学参考书。
本书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的项目成果,在前期出版“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丛书的基础上,收录了经鉴定和评价遵选的广西农作物优异特色种质资源。全书共9章,列述了水稻、玉米、甘蔗等广西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446份,图文并茂,系统展示了广西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学名、采集地(或来源)、主要特征特性、优良特性、适宜地区、利用价值、濒危状况及保护措施建议等。 本书既可为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作物育种、生物多样性等相关专业院校师生、科研院所工作者提供学术参考,也可作为植物爱好者的科普读物。
《中国食用豆类品种志(第二辑)》是在《中国食用豆类品种志》的基础上,对 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十余年培育的新品种进行的系统整理。经历多次研讨,本书共收录了418个新品种,详细介绍了这些新品种的来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利用价值、栽培要点及适宜地区等内容,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我国食用豆类新品种的志书。
本书全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农药产业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结构演变,创新发展,环境保护,剂型加工,产业机械化,农药中间体产业发展历程以及主要骨干农药品种的产业发展、工艺情况等方面,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新颖,可读性强等特点。本书对推动我国开发绿色、清洁、可持生产工艺创新,充分发挥发挥现有农药品种的使用效率以及促进我国农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书可供农药管理者、农药企业技术人员、农药科研单位研究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植保、农药、化学等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报告以客观、 数据为支撑,从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多角度系统反映2021-2022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水平、重大行动和主要成就。报告在框架上保留了资源节约保育、产地环境保护、绿色农产品供给和生活富裕美好等核心板块,新增了新型经营主体绿色发展等新内容。报告包括绿色指数、绿色资源、绿 境、绿色供给、绿色生活、绿色技术、绿色示范、绿色主体和绿色案例等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共12章。
为系统梳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成果,提高人们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认识,加大对古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达到优异资源的共享与合理利用,我们对“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收集到的优异资源进行整理并汇编成图鉴。本书主要收录了未经审定的种质资源、收集来的特异种质资源、未入库新发现和有开发应用前景的种质资源,并详细描述了资源的分布范围、主要特征特性、农民认知、利用价值及濒危状况、保护措施建议,希望对学界和社会有所裨益。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血吸虫病原生物学、组学、生理生化,发育与生态、感染免疫学、动物血吸虫病的危害、终末宿主及宿主适宜性、流行病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家畜血吸虫病诊断、防治等相关研究成果、技术方法和经验,及农业血防思路的形成及实践等内容。本专著中采用的材料主要来源于作者实验室的部分研究成果,及 外公开发表的相关学术专著、论文等。本专著是一部兼有学术性和实用性的专著,可供从事日本血吸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防控的科研、教学、基层专业人员和学生参考,对推进我国日本血吸虫病消除工作、促进疫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兽医寄生虫学学科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饲料工业年鉴2022》比较详实地记录了2021年我国饲料工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全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即综合篇、专题篇、地方篇、企业篇、统计资料、大事记。另外,在正文之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领导视察、行业发展、企业采风、政务联络等。综合篇包括2021年发布实施的政策法规等;专题篇包括2021年饲料加工工业概况、主要饲料产品及原料工业情况、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机械制造工业、饲料工业许可证管理、饲料安全管理、饲料质量监督与检测、科技与推广、饲料工业标准化、饲料工业质量认证;地方篇包括了除香港、澳门、 以外的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饲料工业概况;企业篇包括重点企业经验介绍和企业简介;统计资料包括全国饲料工业统计资料;大事记主要包括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以及各地
本书以喀斯特山区常见饲草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该区域温暖湿润的气候背景下,从环境因子对饲草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土优异乳酸菌资源的挖掘与利用、青贮添加剂使用效果、青贮开封后有氧暴露期间品质变化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依托微生物分子鉴定、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喀斯特区域常见牧草的生产及应用情况,重点围绕不同饲草在原料、青贮过程和开封利用期间的微生物多样性、发酵品质、饲喂价值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工艺改进,并提出适用于生产的技术措施,旨在提升该区域饲草料利用效率及解决季节性供应不平衡问题。 本书不仅可供从事饲草料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学校草学、畜牧学、农艺与种业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