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书名所示,《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旨在以 西方文明 为整体舞台,展示音乐艺术在近3000年(自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漫长历程中所扮演的戏剧性角色。由此出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将音乐置于极其广阔的 大文化 背景中,用特别的诠释性批评和富于感召力的文字表述考察了音乐如何参与、改变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反过来,音乐也同时被整体社会与文化的演变所影响)的历史进程,因而获得了学术威望和荣誉。 本书译者之一杨燕迪 教授曾说: 现在回过头捧读这本作品,仍每每感到,作者在勾画音乐蕴涵的精神寓意时,在倾听音乐的 文化泛音 时,其眼界之宏阔、感应之饱满、笔力之雄健、辞章之华美,是 大师级别 。音乐绝不仅仅是美妙的声响,其中回荡的是时代精神的脉动、社会心理的余音和个人创见的智慧。《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的汉译经过,
《西方音乐史 (套装上下册)》作为一部西方音乐通史类著作,将西方音乐发展的8个部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20世纪、流行音乐)分章铺展,力求在对西方音乐学科领域的历史史实、形态演变、观念演进和学术方法的叙述中作出全面、完整的梳理,是一本阐述西方音乐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性西方音乐学科教材。同时,这亦是中国音乐学者站在当代回首西方音乐历史的一次实践和探索,是一本真正由中国人书写的西方音乐史。作者历时七年,精心编撰,终凝结成90余万文字,并附有1600多张图片和200余篇聆听导言,贯通古希腊至当代的漫长历程,梳理出西方音乐历史长河的发展脉络,串联起人类艺术文化长廊的璀璨珍宝。
内容简介: 《古琴艺术与中国文化(增订本)》主要是辑录作者多年来对古琴研究心得的点滴,采取深入浅出的手法介绍古琴音乐艺术的不同层面。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 美学 , 美学 部分主要论述琴乐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调,探讨了琴乐中的虚实因素、其飘带精神之美、从琴诗的分析中看其审美情趣、并探讨琴道与禅道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 风格 ,主要讲不同琴派的探讨和分析、古琴曲式的介绍及古琴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等;第三部分为 文化内涵中的古琴 ,该部门内容多种多样,有对操缦环境的描述、打谱艺术、即兴演奏、曲目、解题的介绍,及探讨古琴作为精致文化与普及文化存在的种种问题等;第四部分为 琴人 ,着重介绍当代和古代的几位重要琴家,他们的美学思想、演奏艺术和对古琴的看法,介绍的琴家包括有吴景略 (1907-1987)、蔡德允
《音乐圣经(增订本)》是对原《音乐圣经》大大规模扩编。其版本推荐,主要以《企鹅唱片指南》、日本《唱片艺术》、美国TAS、《留声机》杂志榜单为基础,并辅助以欧美日音乐杂志及各类唱片指南的咨讯。全书瑰集了目前可能得到的西方古典音乐的有关曲目、背景、唱片版本的全部资料。 本书融西方音乐史、曲名、作品资讯、作品解读、唱片版本指南为一体,是CD时代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指南中的选择。书后还附有:西方音乐史上重要作曲家与作品速览,经典唱片版本收藏推荐,著名指挥家、演奏家、演唱家资讯,以及*值得收藏的500个版本。是广大西方古典音乐爱好者选择唱片版本、查阅曲目资讯、购买CD的好帮手。
本套书5册,分为总论、民歌、器乐、说唱和戏曲五编。 民歌从多声部民歌的发现与分布、题材内容、音乐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器乐主要研究多声乐器与独奏中的多声形态,丝竹乐、弦索乐、吹打乐、鼓吹乐和锣鼓乐的多声形态;戏曲对唱腔中的重唱与合唱、唱腔与伴奏构成的多声形态、器乐中的多声形态进行整理;而说唱音乐则主要从唱腔中的重唱与合唱、唱腔与伴奏构成的多声形态两个方面进行分类研究。 全书进行从个别到一般的整体性研究,厘清各音乐类别中多声部音乐的独特的构成规律,既有助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全面认识,也会有助于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总结与构建。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称号,古琴艺术的独特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为了积极推进古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更好地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及古琴艺术研究成果,文化艺术出版社积极实践,努力创新,在数字化出版转型工作上迈出了一大步,在2015年《中国古琴珍萃》(增订版)基础上推出了小开本、便携的《中国古琴珍萃》(复合媒体版)。 《中国古琴珍萃》(复合媒体版)收录唐宋元明四代共163张传世古琴,是目前海内外收录富的古琴图录。全书仍由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著名古琴前辈蔡德允先生题写书名,著名古琴家兼音乐史家吴钊先生亲自遴选琴目,并考订年代、增补释文。该书采用数字技术及多媒体手段为我们集中展示了中国古琴的历史、传承、风貌、形制、收藏、鉴
辛丰年先生的音乐随笔在国内乐迷和书迷中具有重要且广泛的影响力,是中国爱乐者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无论读者是在音乐的 门内 还是 门外 ,都能从中品味 读乐 的无穷乐趣。适逢辛丰年先生百年诞辰而重新打造的此套 辛丰年文集 ,由辛丰年之子严锋教授主编,共计八卷:《乐迷闲话》《如是我闻》《请赴音乐的盛宴》《音乐笔记》《处处有音乐》《乱谈琴》《书信 随笔》《莫扎特家书》。其中新增了首次出版的精彩内容,经重新排版、设计,以全新面貌呈现,并打造有声版,可供读者欣赏书中提及的众多经典之乐。 八卷本简介: 乐迷闲话: 以 闲话 之声道出音乐真趣,以乐迷之心探求古典艺术本源 本书是辛丰年先生的第一本音乐随笔著作,虽似游谈,但并非无根。书中资料多方涉猎,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备,普通读者可从中体会古典音乐之美,专业
著者提取板腔、曲牌、吹打音乐以及杂腔小调,以音乐的组织架构与发展脉络为切入点,教材分由上篇、下篇共二十七章内容构成,严谨得体,涵盖打击乐的演奏技法与应用,板式结构与唱腔组织解析,上党梆子名家唱段赏析等,是一本内容丰富、叙述翔实、系统全面的专业教学书籍。。该书在容量很大的下篇设置了 定义 、 结构 、 实例分析 之内容,构思科学,重点突出。
《幽兰春晓》精选了2003年以来古琴艺术领域57篇代表性学术论文,涉及琴论、琴史、琴派、琴曲、琴指法、琴律与琴调、琴谱与打谱、琴人、琴器、评论等主题,从中我们得以窥见杨荫浏、查阜西、管平湖等前辈学者和琴家为保护和传承琴学遗产所付出的努力,并乐见当代学者立足传统,采用新方法、新观念进一步挖掘古琴琴器及琴乐意蕴的创新和担当精神。
泱泱大国、煌煌历史!从贾湖骨笛算起,中国音乐发展已有近 9000年历史,从西周建立礼乐制度算起,中国音乐历史已有3000年。中国文化、中华文明是伴随着金钟玉磬、八音和鸣而发展的礼乐文明的历史,是礼、俗交响,东西交融,华夏各民族交流、互鉴的历史。 吾将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使中国人固有之音乐血液,重新沸腾。吾将使吾日夜梦想之 少年中国 灿然涌现于吾人之前 这是我国近代音乐学先驱,著名音乐学家王光祈先生,一百年前立志中国音乐学术研究的壮志豪情、崇高理想、责任担当与国家情怀! 杨荫浏、 吕骥、李元庆、 李纯一、 郭乃安、 黄翔鹏等 一代又一代 音乐学家秉持钻研中国音乐学术、 探研中国音乐历史、发扬中国音乐文化精神,著书立说。正是这样一批矢志学术研究的先驱、一代代学人的努力,中国音乐学术研究才
《琴学论衡 : 2016、2017 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为现代琴学丛刊中的一册,内容非常多元化,涉及琴论、琴学、琴乐、琴谱、琴器、琴人、琴派以及与古琴相关的文学、戏曲、中外文化交流、文物与考古等等不同领域的研究,也牵涉文献学、翻译学、传播学、美学、史学等等,宗旨是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古琴文化,促进琴学研究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博物馆馆藏古琴的保护与利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价值;鉴赏和研究馆藏古琴,推进琴学理论研究的继续发展。该书的出版为古琴研究、爱好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琴学研究理论基础,是琴友们值得收藏的精品。
本书为纪念我国音乐界泰斗钱仁康先生100诞辰而出版发行,由我国著名音乐学者、钱仁康先生的女儿钱亦平教授整理、编写。该项目共分为三卷:*卷包括 人物春秋 词曲考证 ,第二卷包括 作品解析 ,第三卷包括 乐论乐话 。正文后附有 钱仁康先生年表 钱仁康先生学术成果目录 。
中国古琴文化源远流长,琴艺琴理奥妙无穷,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中国古琴艺术的确堪称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本书体例上分立上下两册。上册含琴论、琴史、琴家、琴乐美学、演奏美学、记谱法、古琴考证和琴制、琴曲考证和打谱、琴事等卷,计约五十余万字。诸多文论,索古博今,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下册集当代琴家创作、移植、改编或新打谱的琴曲68首。其中42首归于创作、改编、移植卷,另26首归于古曲打谱卷。所有琴曲按原送稿以正谱或简谱记写,并配上传统减字谱以对应。本书所收新曲,体现了古琴音乐新的风姿,它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本书所收的琴曲作品都是中外琴家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相当部分虽初次见诸于世,但琴曲创作、移植、打谱的成曲时间迄今已达数十年之久,且都历经琴家们的多年实践演奏。
如书名所示,《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旨在以“西方文明”为整体舞台,展示音乐艺术在近三千年(自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漫长历程中所扮演的戏剧性角色。由此出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将音乐置于极其广阔的“大文化”背景中,用独特的诠释性批评和富于感召力的文字表述考察了音乐如何参与、改变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反过来,音乐也同时被整体社会与文化的演变所影响)的历史进程,因而获得了极高的学术威望和荣誉。
《李斯特超级练习曲(中外文对照)》为弗朗茨·李斯特创作的钢琴作品集。为专业学习钢琴演奏的常选乐谱。此次翻译引进的是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出版的净版本乐谱。该类乐谱由专业的音乐学者与音乐编辑经过多方考证最后确定,因此具有很高的引进和翻译价值。译者为的音乐学者,通晓多种外语,包括英语、法语、德语等,是翻译该版本的合适人选。
本书1函7册,系统叙述了六十七首传统音乐的缘起,并进行了赏析和解说。作者以美学解读中国传统音乐,将音乐与人文做了一次对接,填补了中国文化音乐视角的空缺。为了帮助读者更好了解传统音乐的内涵,本书内附光盘十张,均为内地名家演奏的经典国乐的历史性录音。
《丁善德全集》是根据法国作曲家马赛尔?杜帕莱Marcel Dupr ①所著对位法及巴黎音乐院教授诺爱尔?迦隆No l Gallon②讲授的对位法教材编译的。内容全部是介绍西洋传统方法,规则严格,仅限于技术上的训练,以供学习作曲的参考。
比尔 哈利(Bill Haley ,1925 -1981),美国 摇滚乐之父 。为摇滚乐的产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碧昂丝 吉赛尔 诺斯 (Beyonce Giselle Knowles , 1981- ) ,获十多次格莱美奖的美籍国际著名女歌手。 本书是英国著名独立音乐人及音乐记者鲍勃 斯坦利(Bob Stanley)的作品,以涉及内容之丰富而著称。在时间上,它涵盖了整个20世纪下半叶几乎所有流行音乐流派和重要音乐家;在空间上,它立足英国与美国,进而辐射到整个欧美世界。这虽然不是一部严格学术意义上的流行音乐史,但作者从参与者和观察者的多重视角,向读者描绘了一副关于现代流行音乐发展的宏大图景,并贯穿其内部脉络、时间节点,呈现其事件缘由、相互关联,还有诸多已然被忽略和遗忘的史料碎片。写作这些生动的 故事 ,作者旨在揭示流行音乐从哪里来,并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流行音乐将往哪里去。
《诚一堂琴谱》的三十六个琴曲,大都是作了轻微改编的传统旧曲,但是除出现《琴书乐道》和《养生主》两个先期从来未见过的琴曲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把尹尔韬的《鲁风》列在全书首位。从程氏自序强调制内制外以 一归于正 的说法与吴允谦说他叙次先以《鲁风》有用世之意和他自评《鲁风》 淳庞高古,正大端严 ,可以看出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从而推测《乐道》、《养生》两曲很可能是他的创作。一般琴家认为是传统的旧曲,可能不一定正确。由此还可进而推测云志高《蓼怀堂琴谱》中的梧桐夜雨和万国来朝也是云氏或金陶的作品。 《琴谈》二卷,原著目录。首有丘丹遴序,卷一总称 集论 ,计录《乐书》、《琴原篇》、《琴论》、《礼记》、《白虎通》、《桓谭新论》、《太古遗音》等,末录程允基《与胡远山先生论琴学书》与《传琴约》。
《中国传统曲式学》是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传统旋律与曲式》(全四册)中的一部。是在《中国传统旋律的构成要素》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中国传统曲式与曲式学理论的重要著作。作者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 单句 对应 重复 连锁 引申 对比 等地深入分析、归纳,有力地揭示和总结出了中国传统曲式的 一段体 二段体 三段体 多段体 变奏体 循环体 联曲体 板腔体 综合体 理论。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用西方音乐理论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错误,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的基础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