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是一部论文集汇编,主要剖析了音乐演奏中复杂的问题,对各类型音乐演奏从学习、表演和赏析角度进行了研究。书中收录的论文来自各个时期,它们从历史学、诠释学和心理学层面对音乐表演进行了深入探讨。前四个章节关注于音乐表演的教学、发展、实践和传承,之后的章节讨论了音乐从谱面向声音的 翻译 过程,*后一个章节展示了聆听的行为,唱片的价值,以及音乐批评。
由诺顿出版社提供版权的《音乐分析指南》已隆重出版。本书在欧美音乐分析学术界一直备受关注和肯定,在国内也颇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与喜爱。本书由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著名音乐分析理论家尼库拉斯?库克(NicholasCook)撰著,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鸿铎翻译。 本书结构分为两大部分,共由十章组成。 *部分涉及的是音乐分析法,共六章。偏重观念和理论的梳理,即把各音乐分析法形成所依据的独特观念、技术特性和分析过程做了介绍,并对每一种分析法可以解决什么样的分析问题进行了带有个人评价的讨论。在本书中共涉及到七种各具特性的分析法,被库克分成了五类,即传统分析法(涉及曲式与和声分析)、申克尔分析法、心里分析法(涉及迈尔的节奏分析与莱蒂的主题过程分析)、形式分析法(涉及艾伦?福特的音级集合分析与符
基于对近期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详细考查,本书建立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哲学基础,它可以断定:对所有人来说,音乐在教育中部占有中心地位。 本书中 课程作为实践 的观念,为音乐教育者解释了应该如何去实现他们的要求。 本书构建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这是专门为激励、引导和支持在职和实习音乐教师而设计的,也适用于处理音乐教育中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和构建个体哲学的催化剂,它为音乐教学中的 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 提供了严密的反思。 通过有说服力的综合讨论,本书强有力地证实了音乐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有动力的和实践性的追求之一,也是个体和集体全面发展的根基。因此,当然也是音乐教育实践的根基。
希望通过此书,能让一些热爱合音事业的人更加了解合音的原理,能够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合音作品。现在有很多赛事,组合的演唱既是一个亮点,但也是一个痛楚。每每一个组合上来演唱,都是翻唱别人的作品,改编也只是把歌曲原伴奏用人声翻唱一遍。这无异于把伴奏重新做一遍,只不过伴奏声部由真乐器变成了人声而已。作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合音工作者,应该有自己的创造性,毕竟人声是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既然用新的音色,就不要盛旧酒了,还是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意。所以,希望这本书能够为大家开始真正创造提供一些帮助。
《歌词文化鉴赏教程》作者通过对自己多年创作实践的经验总结以及对多年来教学实践的分析归纳,对一首好的歌词有哪些特点、怎样欣赏或创作一首好歌词等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撰写成一本既可作为教材、又可以当一般音乐普及读物的图书。
《奇遇之年》甄选出超过225位作曲家的366首作品,每天一首,带领读者潜入一千多年的古典音乐深海。作者为每一首作品提供了动人的描述,让这些由来已久的音乐在当下生活里鲜活动人。除了通常被古典音乐史忽视的40多位女性之外,作者还为读者介绍了有着不同肤色、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作曲家,让读者相信,古典音乐是一种生生不息、丰富多元、充满活力的全球艺术形式。
古典音乐很悦耳,但想要 听懂古典音乐 ,总觉得有点难? 很多听众确实会碰到一个个让人一头雾水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都按 乐章 来分?为什么还非得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来听交响乐?如何判断演奏的好坏,等等。 京都大学教授、三得利学艺奖作者写给古典乐门外汉的入门指南,以幽默风趣的吐槽方式详细解说令人困扰的问题,并佐以丰富图片,更清晰地展现古典乐的丰富内涵与音乐家们的精彩故事,让你真正享受古典乐的绝妙美感。
学唱的人常为找谱子而大伤脑筋,国外的歌剧咏叹调集子版本很多,有的偏重收意大利作品,有的则偏重收法、德、奥、俄作品,即使你买到两三种版本,也未必能找到你所需要的曲目。尽可能地将各种版本中的常用曲目集中起来,译编一套适合我们自己需要的咏叹调集子,是我们多年来的梦想。如今,由于香港美新艺术协会和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这一集以周枫在1956年译成的《西洋古典歌剧选曲(男高音用)》稿本为基础,根据近年来声乐教学、演出、比赛、创作和欣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曲目作了一些调整,使之更具有实用性。中文歌词直接译自意、法、德、俄原文,并作了比较认真的推敲,使之尽量做到既符号原文的意思,又便于演唱。
《复调音乐分析教程》内容包括:作为多声部音乐之一的复调音乐是构筑音乐大厦的重要材料,它以藤蔓式的横向线条与基石般的纵向和声紧密配合,共同营造着作品的立体化音响效果。和声与复调就像一枚钱币的两面,互为表里,谁也离不开谁。音乐院校作曲专业开设的作曲技术理论 四大件 中,和声与复调总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两门课程。但是,音乐院校中非作曲专业的复调公共课却常常被忽视,探其究竟,教学模式的困惑或相关教材的匮乏当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不开设复调公共课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欠缺,这一点许多同仁们是有所共识的,但如何开设该门课程就不仅是个人认知问题,而更是个实践层面上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音乐院校、师范院校和声与复调公共课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是根据作曲专业以写作为主的模式进行因陋就简的改造而来。
本书系 凤凰 留声机 丛书之一,以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品鉴对象。肖斯塔科维奇被誉为 红色的天才 ,他和他的音乐在苏联经历了几起几落,被批判,被赞扬。他的作品几乎涵盖了音乐的各种体裁 交响曲、歌剧、舞剧、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且都成就卓越。可以说,他是一个复杂的作曲家。本书精选英国《留声机》杂志近二十多年来数十篇精彩的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深度评论。从当代作曲家、演奏者、评论者、听众等不同维度,对其音乐进行多维度的解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现代音乐家眼中的肖斯塔科维奇。
2006年起,笔者在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开设了《中国流行音乐史》这门课程,并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别出版了《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湖南文艺出版社,下篇为 中国流行音乐 )和《中国流行音乐通论》(大众文艺出版社)两本著作。在教学过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不断修改教案。《中国流行音乐简史/流行音乐教育系列丛书》便是在以上两本著作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重新修订而成。
对《无词歌》创作技巧的分析与研究,将是本书的中心议题,本书将对《无词歌》曲集中49首乐曲的整体曲式结构特点、曲式结构的组合特点以及陈述结构、旋律风格、织体、复调与和声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事实将会有力地证明:《无词歌》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创造了无限艺术价值的艺术精品! 在浪漫主义时代,虽然以肖邦、舒曼和李斯待的钢琴作品为*,但费利克斯 门德尔松作为攀登这一*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林华老师的又一力作,以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对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述 音乐思维 ,包括和声思维、复调思维、结构思维、音色思维和现代音乐思维等。正如桑奇乔什所说, 世界所以缤纷,皆因人各大脑不同,若想事业出众,思维就得下番苦功 。这本应是每个音乐学习者在成长道路上首先关注的核心问题,只是分科式的教学体制无法在整体上帮助学生们有这样的自我关注,本书弥补了这一空缺。
在本书中,作者详尽考察了世界指挥家的生平、个性和事业,带领读者观察每一位指挥,聆听他的诠释,并理解这诠释何以完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精彩绝伦的指挥家群像,弗里茨、莱纳、阿图罗、托斯卡尼尼、布鲁诺、理查 施特劳斯、富特文格勒、马勒 在这幅绵延的画面中活动起来。作者对音乐优雅的感觉和热爱亦闪现其中。如果你想了解指挥家从十八世纪以来在古典音乐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从本书开始。
本版本的资料来自朔待出版社的*版,以及现在保存在圣彼得堡的萨尔蒂克夫-舍林国家人民图书馆的李斯特手稿原件。参考的资料还有:波洛尼亚爱乐学院图书馆(译者注:波洛尼亚系意大利城市名)收藏的《在瓦伦城湖上》1834年的手稿;布达佩斯匈牙利科技大学音乐学院收藏的李斯特专为乔凡尼 斯甘巴蒂而写的《泉水边》尾声部分的原稿。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弗朗茨 李斯特幼年即显露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十一岁时被父亲送往维也纳学习音乐,半年后与1822年底在维也纳国会音乐厅首演,引起维也纳音乐界的轰动。十二岁时李斯特前往巴黎首次演出,这次演出开始了他正式的演奏家生涯,此后不断在法国、英国及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得到当时欧洲音乐界及皇宫贵族对他的赞赏,使其迅即成为知名的钢琴家,他以华丽超众的技巧而声名显赫,盛极一时。
这是一本给青少年使用的普及类音乐教材,内容涵盖声乐介绍、器乐介绍、中外音乐对比等板块,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本书是大卫 杜巴尔先生一本力作。英文初版于1984年发行,版权先后输出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墨西哥等国。1998年在台湾出版了繁体版,译者为我国著名翻译家顾连理。本书曾被百家出版社在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下私自发行,书名叫《键盘上的反思》。上音社的《钢琴家谈钢琴》在顾连理先生原稿基础上进行了校订,并由校译者补充了原书非常有价值的索引内容。本书是一本钢琴家访谈录,由作者对44位当代钢琴大师进行采访后撰写而成。其中不乏阿劳、霍洛维兹、阿什肯纳齐、布伦德尔等一大批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大师,中文版另加入了盛原访谈录。每一位钢琴家的访谈文字均包含钢琴家简介、头像和访谈内容。采访的内容涵盖钢琴演奏的各方面:启蒙教育、天赋、师承、作曲家、作品、技艺、个性、现场演奏、录音、观众素养、音乐厅、背谱、 练
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有着它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价值。世界民族音乐瑰艳奇伟、弦歌绸缪。倘若你不满足于先前的音乐知识结构,渴望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和欧洲专业创作音乐以外的多元音乐文化的世界,《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将带领你去经历一次神奇的音乐之旅,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的珍奇瑰宝定会开阔你的音乐视野,一充实你的精神世界,对你的演唱演奏,乃至创作教学不无裨益。尊重、理解、学习和共享人类一切优秀音乐文化,是新世纪的呼唤,是我们音乐文化与教育追求的目标。本书不仅是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导读,而且也是一本实用的世界民族音乐教材。本书概念准确、脉络明晰、图文并茂,描述生动而严谨。聚学术性、系统性、可读性于一本。配合各篇章推荐的欣赏视听资料,将让你获得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和人文解读。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世界语言,是表达思想、沟通感情的Z好艺术。合唱是音乐中Z普及、Z为直接的演唱形式,又是Z善于表达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Z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Z能创造声音的声乐艺术。《青春飞翔:校园流行合唱曲新编(增订版)》所编的数十首流行合唱歌曲都经过了实践性的排练和演出,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可供各地中小学校、少年宫、青少年中心合唱队选用。 《青春飞翔:校园流行合唱曲新编(增订版)》中所有歌曲都来自于学生的推荐,记谱与和声也完全是由编者本人听译而成,再根据实际演唱进行合唱编配。
《中国葫芦丝、巴乌考级辅导教程》内容简介:葫芦丝、巴乌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吹奏乐器,其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代,主要流传于傣族、彝族、阿昌族、德昂族、瓦族、哈尼族及白族等少数民族中。葫芦丝、巴乌音色优美,其主要的特点是音色轻、飘、柔,曲调柔弱纤细、悠扬动听,可用于独奏与合奏,同时,它们又是精美的工艺品。近年来通过全国各地音乐人的不断努力和推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欢迎,使得这株民族民间的音乐奇葩根深叶茂、艳丽夺目。为了进一步普及与提高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技巧,我们编写了这本《中国葫芦丝、巴乌考级曲集》,以期通过本教材的教授与练习,使学习者达到符合各等级所要求的演奏水平。在本考级曲目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李春华等全国各地众多专家、老师的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