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和弦本是自然和弦演变出来的,它是自然和弦的变化形态。因此两者之间无论在和弦结构、功能属性、和声进行以及声部处理等诸方面均存在着相当大的一致性与共同点,关系十分密切。 自然音和弦与变音和弦的同步进行,可以使人们大大提前对变音体系的接触与运用,从而能及早地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和声思维能力,丰富他们的和声语汇。 《和声学新编/作曲技术理论丛书》主要是为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的和声课而写,但是也可作为师范院校的和声参考书。
《DK古典音乐百科(全彩)》内容简介:同洞穴绘画、壁画和文物古迹一样,音乐文明作为人类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从至少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凸显于每一种文明。古典音乐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类型,它充满着丰富的情感,让伟大的作品经久不衰,使当代作曲家仍在努力挑战 。从莱奥南、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到詹妮弗?西格顿,本书带你了解伟大音乐家创作背后的精彩故事。从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到当代,本书带你领略不同时期古典音乐的魅力,让你在聆听音乐时增添一份新的感悟。
伦纳德·伯恩斯坦享有“桂冠指挥家”的美誉,他对于人类艺术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作曲、演奏、指挥领域,他曾通过一系列电视节目将古典乐普及于大众,影响深远。1973年,伯恩斯坦登上哈佛诺顿讲坛,天才的智识与表达力碰撞出六讲启示录般的珍贵课堂,洞见深刻,借由电视媒介的传播力,收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后结集出版,流传至今成为经典,让一代又一代人从中受益。 这是六堂精彩的音乐大师课,也是剑走偏峰的音乐启发课——“身为音乐家,我感到一定要找到一种谈论音乐的方法,可以与有智识的非专业音乐爱好者进行交流。”伯恩斯坦秉持跨学科精神,六讲横纵交织,从语法学角度对音乐语言进行解析,也将音乐置于美学层面与诗歌进行比对,广泛选用各类音乐材料,从“音乐 小构成单位”探讨到“调性之争”。这位古典乐大师暗示了一种与生俱
本书的核心立足于新中国民族乐器改革的时代背景和中国语境, 乐改 纪事本末,记录新中国成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民族乐器从形制到性能的重大变化,以及模塑出标准化的 中国声音 的历程,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国 乐改 得以落实的标志,就是1954 年 乐改小组 在音研所的设置。在吕骥先生的交托下,当年刚成立的音研所的第一任领导集体李元庆、杨荫浏等人组件 乐改小组 ,并亲自作为组长和成员,启动全中国各民族乐器的改革、制造、推广、创作、教学,造就了 民族乐器 的发展。这段过程中的大量改革乐器实物,成为现中国艺术研究院独一无二、亟待揭秘的珍贵馆藏。
《合唱指挥实用教程》由基础篇、实操篇和乐谱篇组成,作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根据合唱团队的学习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中外经典作品为实例,并在书中配以视频示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与规范性,是合唱指挥者入门学习和进阶提升的教程。
德国音乐学家、马勒专家康斯坦丁·弗洛罗斯代表性研究成果,“古斯塔夫·马勒系列”第II卷。书中深入解读了马勒与19世纪交响曲的多重关系,将马勒的交响曲创作与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瓦格纳、柏辽兹、李斯特等人的作品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揭示了马勒交响曲的创作方法、思想及其艺术观念的来源,尤其指出标题性思维在马勒交响曲创作中的重要性,对于理解马勒交响曲作品乃至19世纪交响音乐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有一种旋律叫梁祝》以《梁祝的继承者们》完整剧本为主体,该剧是 生活三部曲 的*部,即 艺术家 ,也是非常林奕华的音乐剧。 该剧拆解了古老的传奇故事,让梁与祝在静物画中发现时间,在放大中发现爱与恐惧,在明暗中发现阴与阳,在油画原理中发现暗恋,在日常风景中发现平凡与不凡,在艺术史中发现价钱与价值,在马文才身上发现造势与消费,在与消费的抗衡中发现勇气或没有勇气,进而启发观众在当下重新探讨自我、艺术与人生的诸多重大问题。 本书通过 前奏 主歌 间奏 副歌 尾声 的旋律布局,力图将创作心路历程、戏剧内涵、交流访谈、剧本、剧评、历年演出信息等与该戏剧有关的文本和影像资料编织成一首叫作 梁祝 的完整 旋律 。
歌剧《帕西法尔》作为德国著名作曲家瓦格纳历时*久完成的作品,不仅对作曲家有着特殊的意义,也在西方音乐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为作者康啸修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交的*终答卷,一方面汇总了作者多年学习生涯的积淀,另一方面展现了对此作品极具深度的研究。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谈历史与脚本,下篇论音乐与戏剧,结语部分梳理歌剧的精神内涵。
《古琴新说 卧箜篌 古琴考》为 现代琴学丛刊 系列书中的一册,该丛书已入选 十三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古琴新说 卧箜篌 古琴考》共分为两个部分,上卷为专著摘选,包含了 卧箜篌考 、 古琴考 和 两仪琴、五弦琴、七弦琴考 ,下卷为论文选录,包含了 话说琴徽 、 无商之圜钟与无徴之四旦 、 重上生与再下徴 新音阶与旧音阶 、 雍门调 及其有关的问题 和 古琴与钢琴 。作者陇菲以相关文献和考古图像资料为依据,对卧箜篌的起源、本体特征以及在我国古代社会音乐生活中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古琴演化历史的分析和研究,是古琴爱好、研究者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本书是国内部结合人体工程学和运动神经学理论指导小提琴演奏的著作,作者在丰富的演奏和教学经验基础上,针对国内小提琴学习模式特点,提出了为国内学琴者量身定制的小提琴演奏 5区位训练法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培养出了大量具有国际水准的小提琴演奏者,并在维系演奏者稳定职业演奏水平的同时,确保演奏者能够健康、高效训练。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林耀基,音乐学家杨燕迪作序推荐。本教程由国内演奏家、音乐学者联袂推荐,配有示范视频,让学生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名师一对一教学。
欧美流行音乐的历史虽然只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但其音乐形态却极为丰富,各种音乐风格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欧美流行音乐简史/流行音乐教育系列丛书》以欧美流行音乐为基础,梳理了欧美流行音乐清晰简明的一个发展脉络,介绍了欧美流行音乐各流派的不同风格。为设有流行音乐专业的艺术院校解决流行音乐史学教材的缺口。
《闻声悟道:道教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专论》系武汉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胡军教授学术专集。该专集辑录了作者在道教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领域的部分代表性学术成果,涵盖历史文献研究、科仪音乐研究、民间音乐研究、道乐文化阐释、社会功能研究及书评与综述等内容,是道教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学术领域值得关注的学术成果之一。
本书为 张建一美声教学系列 丛书之一。我社之前已出版由张建一编著的《法语歌唱正音》《意大利语歌唱正音》《意大利语歌曲集》《法语艺术歌曲集1》《德语艺术歌曲集1》等。
《谷建芬创作歌曲精选》清晰地展现了谷建芬音乐创作道路上的发展轨迹,除了不同时代的创作歌谱,还收入了她在生活、工作中的珍贵历史照片及艺术成就大事记。此外,还附有配套音响及扫二维码,从中可听到作曲家本人亲自演唱的作品。 收入本书的作品共127首,涵盖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半个多世纪,既有伴随几代人成长的《歌声与微笑》《那就是我》《思念》等,又有家喻户晓、久唱不衰的《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烛光里的妈妈》《绿叶对根的情意》《滚滚长江东逝水》等,堪称中国人的集体回忆。 谷建芬的音乐作品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镌刻着历史的印记,流淌着生命的韵律,抒发着对岁月的感怀,倾注着对祖国的深情。收入书中的经典作品洋溢着她志存高远的人文情怀,展现了她匠心独具的创作才华,谱写了她壮丽辉煌的艺术人生。正如她所
《谷建芬新学堂歌(附光盘)(精)》是谷建芬老师晚年用自己的真情和心血,为孩子们创造出的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儿歌系列,以唐诗为主、结合汉乐府、三国、明清时代的作品,迄今已创作50首。将50首 的古诗歌谱成音符,易于孩子在优游的唱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乐感。该系列儿歌备受儿童喜爱。 不少歌曲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和小学生中广为传唱。
此书收录了近年来与赵季平音乐创作、音乐理论相关的文论50余篇,分为影视音乐研究;管弦乐研究;综合评论;赵季平论创作4个部分。
《古乐寻幽 吴钊音乐学文集》(增订本)是中国著名音乐史家兼古琴家吴钊先生的音乐学理论文集,收录了吴钊先生有代表性的学术性论文,兼收学术随笔和师友赠答文章。中国音乐史研究是一门涉及文献学、哲学、考古、人类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吴钊先生在这些方面均有所建树。本书是吴钊先生自跨入音乐研究这一学术领域以来的一些学术文章汇集本,各文均按发表年代的先后依次排列。这些文章虽是作者全部学术活动的一部分,但从中可以看出其学术研究的大致过程。文后附录收录了当今海内外著名学者所写有关吴钊其他著述的评论及序文,还有媒体记者所写的专访。另收作者简介和主要学术活动的目录,作为参考。本次出版的增订本,增加了10余篇吴钊先生的学术理论文章及学术随笔,原作者简介中的 吴氏译谱及演奏年表 吴钊著述年表 亦有内容
《中国传统曲式学》是2018年 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传统旋律与曲式》(全四册)中的一部。是在《中国传统旋律的构成要素》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中国传统曲式与曲式学理论的重要著作。作者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单句”“对应”“重复”“连锁”“引申”“对比”等地深入分析、归纳,有力地揭示和总结出了中国传统曲式的“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多段体”“变奏体”“循环体”“联曲体”“板腔体”“综合体”理论。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用西方音乐理论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错误,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的基础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共分为9章,包含音高,节奏,音程、音阶与调,旋律,和弦与和声,乐曲的结构形式,乐器和人声,音乐风格和流派,以及音乐术语等基础知识,并以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曲为例,让读者系统化地学习乐理知识。全书包含大量图表,生动形象,书中穿插“看得见的音乐”“走近音乐"与“音乐术语表”等版块,结合实际生活与具体案例,让音乐学习变得更容易、更有趣。随书附赠的音频资料(可扫码获取)则可以帮助读者对书中讲解的案例建立立体的认识。本书作为音乐学习路上的入门实用工具,可以帮助你通过系统的乐理学习,提升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修养或演唱水平。看完这本书,你可以尝试挑战更复杂的乐曲,甚至还可以尝试自己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