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中的20世纪》一书的编篡,动用了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三台拥有的极为丰富的音乐资料库,集中十数位富有音乐素养和研究成果的音乐编辑,在音乐界的专家、学者的热情支持下,历一年余,从百年来传唱的大量歌曲中反复筛选,精编而成。其选目精当,释文简明,且有不少手资料。可以说,这是一本具有史料价值和珍藏性的中国经典歌集。
本书的问答,在知识点的设问方面,将中国音乐按时间分段:古代音乐史,近现代音乐史,当代音乐史的主流音乐创作和活动,将西方音乐按音乐风格发展先后顺序分类,在答题角度涉及到作家、作品、年代、国别以及文化特征五个方面。
《音乐审美》从宏观到微观揭开音乐的神秘面纱,引领您认识、理解、欣赏音乐,在音乐的世界里遨游驰骋,在音乐的殿堂中浏览、徜徉。 本书与读者促膝谈心,面对面地阐述音乐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欣赏音乐,音乐美在何处,你有音乐细胞吗,什么是音乐的耳朵,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结构是什么,什么是良好的审美情趣,什么是流行音乐……本书从18个方面(每个方面均配有点晴之笔的范曲的谱例)详论细说欣赏音乐的要领、特性和方法,给您一把启示的钥匙,在边读、边对照、边领会、边哼边唱中,进入到音乐天地之中,进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获得音乐之美的艺术享受。 本书为艺术丛书之一。
没有人会怀疑音乐欣赏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然而,究竟什么是音乐欣赏?它的历史是怎样的?它开启人类心灵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它需要哪些条件来营造引人入胜的欣赏氛围?它对当下国民素质的提高又有什么重要意义……本书《音乐欣赏学导论》从“音乐欣赏学”这一新的学科概念出发,试图对音乐欣赏活动做系统化的梳理,以提升对人类音乐聆听与鉴赏行为的深度认识。 《音乐欣赏学导论》由柳良编写。
本书从导致音乐电视产生的基本文化原因入手,对这一善恶价值兼具的电视现象的历史沿革、文化性质、形态特征、传播过程、艺术风格类别与变迁,以及对音乐电视录像片(即狭义的MTV)的创意和制作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论述与分析,并由此建构起一个比较完整而新颖的观念和理论框架,填补了中国对音乐电视研究的若干理论空白。本书适合作为大专院校电视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以及电视台文艺编导、其他电视创作人员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参考读物。此外,本书也适用于对电视及电视艺术有兴趣的各年龄层读者。
《艺术欣赏之旅》内容分为主要三部分,分别从艺术欣赏的理论、书法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以及艺术问答这三者来对艺术欣赏做了一个概括,给读者指明了一条艺术欣赏的道路。
《中国民歌三首》首演于华盛顿菲利普斯博物馆作曲名家系列音乐会(2016年12月8日),是在原-弦乐四重奏版本的基础上改编的三首民乐小合奏,包括陕北民歌《走西口》、陕北民歌《蓝花花》和陕北民歌《赶牲灵》,由纽约长风中乐团演奏。
对于日历的狂热是音乐界的特别现象,这本精致可爱的日历书,即为满足音乐界和乐迷这种无伤大雅的“狂热”。本书搜罗了在历史上一年中的每一天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名人逸事,侧重于重要的演出时刻或是伟大音乐家私生活中的片断——所有这些,无论是琐碎还是宏大、高尚还是低俗,确已构成了一幅西方音乐发展史的迷你画像。
本书精选了草原、在贝加尔湖的草原、纺织姑娘、小路、当我 在邮局当马车夫的时候、小小少年、春之歌等外国名歌。
在您欣赏着有如阳光落地般的乐音时,您知道它们是怎么从仙境来到凡间的吗?当您用心眼去感悟小提琴的明丽、二胡的绵长、古琴的悠远时,您知道它们是如何从亘古走到眼前的吗?音乐是人类心灵一抹不落的“月光”,而“月光”背后的故事,又是“故事中的故事”,它如一泓清泉、一颗明珠、一滴泪花,映现了“月光”的无瑕与清香。进来吧,朋友,这里有音的文化、乐的知识, 有那探索音乐之本源的执著。在《音乐之源》(作者杜磊、田敬英)面,我们奉献给您的不是音乐饕餮大餐,而是那干般万味的音乐风情小碟,当您徜徉在音乐世界中,《音乐之源》将为您指一条休憩小径,让您得到身心的愉悦与休闲。
《中国笛子经典名曲》主要内容包括对花、混江龙、小放牛、鹧鸪飞、喜新娘、步步高、五梆子、百鸟引等等。
音乐是人类灵魂休憩的处所。当人们信步徜徉曼妙音符间,欣然陶醉于天籁之音时,可曾留心关注 那些创作者,那些音乐家以及那些音乐的过往?可曾驻足玄想 那些*初创造音乐这种神奇艺术及各种音乐形式、音乐表现手段的人和事,那些在音乐发展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创造各种 * 及 之* 的人和事 那种种关于音乐的伟人奇迹、前尘往事? 现在《音乐之*》(作者杜磊、田敬英)这本小书,愿意拾掇起音乐岁月长河中闪光的点点滴滴,让您了解音乐历史的方方面面,用您的心灵去感受一些来自音乐深处的东西,《音乐之*》帮助您做一个真正的音乐达人。
莫扎特的第38交响曲,D大调,K504,作于1786年。这部交响曲1786年12月6日完成后,1787年1月莫扎特去布拉格,带着这部作品去那里演出,所以这部作品称为“布拉格交响曲”。包括三个乐章:1.柔板-快板,一个充满戏剧性紧张的缓慢引子引出快板的正主题,这个主题与歌剧《魔笛》序曲主题十分相似,显示部主题有六个之多,各具特色,互相对比。2.行板,这个慢乐章远非早期交响曲中传统的抒情兴间奏浓艳诱人的旋律要多没有多美,然而深邃沉重,濒于悲观。3.急板,末乐章的主题充满喜悦,它是《费加罗的婚礼》中伴随苏珊娜和凯鲁比诺的一小段欢乐的二重唱《快打开》的音形。是莫扎特让波西米亚乐队的管乐组演奏的精彩而优美的声部,旋律飞扬,配器光彩夺目,充满18世纪喜歌剧的欢笑和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