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历经了早期(包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的重要发展,从 单调 的程式化逐步走向丰富多彩、颇具个性的 复调 式展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西方音乐1500年(套装共2册)》共有25万字的文字叙述,配合所述内容同步提示CD赏析指南,使理性文字解读与感性音乐引导巧妙结合,让您从视觉和听觉上全面感受西方音乐,全方位领略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
《王少辰音乐作品集》(全三卷)是由王少辰创作的一套音乐作品集合,全书共分三卷:歌曲卷、婺剧音乐卷、越剧音乐卷。这三个领域是王少辰音乐创作主要的三个核心领域。歌曲卷包含四个篇章,分别是雄狮战歌、永远 永远、一日千里,该卷既有雄赳赳的战歌,又有欢快的生活歌;既有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的场面,也有花前月下你侬我侬的情致。越剧音乐卷包含越剧音乐如莲花湖、深宫欲海、浊浪惊魂三部越剧音乐选段。婺剧音乐卷包含蝶恋花、磐石湾、画龙点睛三部作品。全书各卷各有特点,各有味道,汇集在一起又带有明显的王少辰个人风格。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青年双排键演奏家、玖月奇迹成员王小玮带领其团队遴选了近百年来创作的耳熟能详的歌曲或乐曲36首(演奏版32首、伴奏版4首),改编为电子管风琴版本,曲目按照创作年代排序,分为 保卫黄河 歌唱祖国 在希望的田野上 小康到中国 四册,每首曲目分为曲谱和演奏提示两部分。所选歌曲皆为歌颂党的发展历程,赞颂党和人民深厚感情的佳作,包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不忘初心》等。
《李元庆纪念文集》分为四部份。部份是李元庆的论文、译文和创作作品,收集他从二十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的著作50余篇和部分歌曲。第二部份为纪念文章,收录文化界、音乐界人士吕骥、李焕之、贺绿汀、张庚、李凌、赵沨、缪天瑞等所写的纪念文章,音乐研究所的同志写的纪念文章;其夫人李肖同志及其子女们写的文章。第三部份为李元庆逝世时,文艺界人士周杨、周巍峙、贺敬之以及众多亲友、同事所写的挽词、挽联。第四部份是《李元庆年谱》。书前有周巍峙同志写的序言,元庆同志生前各个时期活动的珍贵图片60余幅。
理查德 瓦格纳(1813-1883)是音乐*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作曲家之一,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创作了众多引人入胜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其丰富性和调性实验挑战了音乐的传统,*终为现代主义铺平了道路。 这本书对瓦格纳的生活、创作和时代进行了深入而又平易近人的描述,包括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广泛主题:从作曲家的灵感来源、他对异国丝绸的迷恋、他与妻子和情妇的关系,到反犹太主义的指控,歌剧的原始电影性质、以及动荡的拜罗伊特音乐节。 利用*的学术成果 很多都是作者自己亲为,巴里 米灵顿重新评估了对于瓦格纳及其作品的看法,指出了错误的观点,支持正确的批判,其结果是对这位令人困惑的作曲家的一次激进的 偶尔是挑衅的 重新评价。
本书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冀热察边区军民用鲜血写成的,是日本铁蹄下顽强生存的华北史诗。在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该展览介绍了有关平西抗战时研究的*成果。在展览的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丰富和系统归纳整理了图片文字资料,汇编成本书。
每一位钢琴学习者钢琴演奏技术的训练,通常都是渐进性的,以各种不同风格钢琴作品中所需要的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力的难度递增性为基础。苏联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海因里奇·涅高兹说过,有多少音乐就有多少技术问题。在
这套写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薛之谦在塞班岛拍摄的精美照片(约200张),从外貌上展现新生代偶像的魅力;二是他在俄罗斯长达三十天的游记手册(内含照片、新歌曲谱、手绘素描、日记等),突出渲染薛之谦内在拥有的才情。
本书概括“改革开放与中国当代音乐学”高层论坛中与会专家发表的主要观点,归纳列举与会专家关于中国当代音乐学之“历史回顾”、“学科建设”、“学术道德与规范建设”等方面的理论认识。就魏廷格提出的“当代音乐学的缺失”问题和王安国提出的“音乐学的实际理论承载能力有限”问题,作者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赵季平创作歌曲精选》收录了赵季平先生的60首作品,包括了国旗之恋、江山无限、四海纵横、岁月多情、西部扬帆、阳关三叠六个大的部分,其中也包括电影和电视剧的主题曲,歌剧的主唱段,男女生独唱,并且首次将这些歌曲都配上了钢琴伴奏。
《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增订版)》分成先秦、两汉、魏晋至隋唐、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段,从古代典籍中选取具有美学意义的乐论文献,加上必要的题解、注释、今译和附录,并且广泛吸收前人及今人的研究成果,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在注解时,作者在尊重文献的前提下,力求作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力戒以今人的思想代替对古人的分析,让古人的思想迁就自己的需要。
《中国文化大观系列》每卷字百余万,图数百幅,力求视野开阔,见解新鲜,资料丰饶,文笔生动,装帧精美,居较高层次而涉猎中国文化之方方面面,并兼具学术理论、鉴赏收藏与工具书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