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自成一派的京剧名家杜近芳的经典表演剧目唱腔琴谱集,包括《女起解》《三堂会审》《生死恨》《坐宫》《白蛇传》《奇双会》《谢瑶环》等有名唱段的琴谱和唱腔,并简要地介绍了相关剧目的剧情,对其演唱风格和艺术成就进行赏析评述。杜近芳属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成长起来,并逐渐成为京剧改革和传承的中流砥柱那一代京剧艺术家,其表演和唱腔对京剧传承发展有重要价值。
本曲集引进自美国秋思出版公司,由约翰 埃德蒙森和安妮 麦金蒂两人合作编著。两位作者均为美国加州管乐协会理事,他们常年在美国从事管乐队培训,并担任各大管乐赛事评委。他们为管乐队编写的系列教材、曲集被翻译成多个语种、畅销全球。《青少年管乐队训练曲集》共2个系列、7个级别,每个级别有15首曲目。本次出版的这套曲集为基础系列的第2级,适用于编制为一支长笛、两支单簧管、一支中音萨克斯管、两支短号、两支小号和打击乐器的初级乐队。15首曲目短小易学,演奏时长大多不超过三分钟,特别适合青少年管乐队日常排练及登台展演。读者可通过扫描封底二维码,聆听全部曲目的配套音频。
1930年,梅兰芳一行赴美国进行访问演出,为了让美国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京剧艺术,齐如山特意请画师绘制了京剧的剧场、乐器、兵械、砌末、行头、古装戏衣、脸谱、冠巾、胡须、扮相谱、舞目和舞谱等精美的画轴,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做了注解和说明。画册分上、下两卷,收入1747幅图,160多张珍贵的访美照片及梅兰芳的演出剧照,是一部京剧的百科画卷,全面介绍了中国京剧艺术,展现了中国京剧表演的美学原则。
大型典籍《百年乐府》共11卷,由 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文学学会承办,是上海音乐出版社“十三五” 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一期工程为“歌词编年选”,共4卷于2018年12月出版完成;二期工程为“歌曲编年选”,共7卷于2020年12月出版完成。11卷共收录自清朝末年以来1531位作者的3003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反映人民心声的歌曲作品。《百年乐府》这项 重大工程历时七年,近百人参与整理汇集,由 作曲家王立平先生领衔,以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粹铸。编辑团队将每一首入选作品均标注创作年代、时代背景,对词曲作者的生平佐以考证,并附加简介评述。在历时111年的悠久岁月和沧桑年轮中,编写者定位扫描、集结选粹,整理出流淌在时代记忆和人民心中那些不朽作品,她反映现实生活,还原历史本真,广角
在《关注音乐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第2版)》中摘录几段有关“实践”和“实践的”的界定性表述,作为理解《关注音乐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第2版)》核心思想的一种提示: 实践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为以下3方面的发展所做的行动反思和批判的反思行动:(1)促使个人和社会的兴盛和幸福;(2)对他人的伦理关怀;(3)促进人们及其日常生活的积极转化。
清乾隆九年(1744年),钱塘苏璟(琴山)戴源(兰崖)、曹尚絅合编《春草堂琴谱》,收二十八曲及苏氏《琴况》戴氏《鼓琴八则》,强调弹琴要注重“情”的表达。此派风格清丽柔和,代表了江南的特色。《鼓琴八则》,重要琴论。包括:得情、如歌、按节、调气、炼骨、取音、明谱理、辨派。对弹琴的艺术修养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逐条论述,颇有独到见解。浦城祝凤喈(桐君)极为推崇是谱,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评定重刊。 琴曲集共收录琴曲二十八首。 初见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书中有苏璟所阐述的律吕正谱《梁祝》,还有戴源所撰写的《鼓琴八则》及例曲数首;整个琴谱所收录的28首琴曲中的变音均悉数改掉,因而为近代多数琴家所不取。《鼓琴八则》,重要琴论。
该书为香港引进版图书,该书包括琴曲三十五首,大部份是这百多年来较常弹的,如《阳关三叠》、《平沙落雁》、《梅花三弄》之类曲子,更有有名的大曲《潇湘水云》、《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等。蔡女士以毛笔手抄的《愔愔室琴谱》,是她六十年来弹琴的心得。琴谱反映了古琴传统的美学,包含了创作过程中的深层哲理,也提示了师徒授受问的一些微妙关系。此谱比现存古谱,更为可贵之处是谱中的各种注释,记录了老师对琴曲和谱字的一些理解和看法,是弹奏者和学者们学习和研究用的珍贵资料。而老师清雅高逸的书法也提升了琴谱的艺术价值。现在《愔愔室琴谱》能够尽量以原来的面貌复制见诸于世,使更多的琴友会亲睹老师手迹,学习蔡老师喜爱及常弹的曲目,更能从注释中学到蔡老师对谱字的一些心得和音乐上的一些体会。作为琴谱,它是音
歌剧《长征》由印青作曲、邹静之编剧,经过主创团队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打磨,攻克了舞美、音乐、人物塑造、戏剧冲突等各方面的一道道难关,将伟大的长征精神以既有民族色彩、又富有当代审美的表现形式呈现给观众。该剧于2016年首演,已进行九轮次演出。2021年9月29日至10月7日,《长征》在 大剧院拉开了第十轮的演出大幕。长征的伟大历史造就出我们 的和平生活,长征精神的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时代的因子,都具有催人奋进、撼人心魄的精神力量。 作为一部史诗剧作,《长征》是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致敬,也是在警醒世人不忘来时路,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与古斋琴谱》名曰琴谱其实并无琴谱,实为清代琴家祝凤喈编订的琴论专著。全书共分四卷:卷一《弦律考实》;卷二《材制发微》;卷三《学琴备要》;卷四《弹曲合解》。分别从打谱、制曲、演奏等方面,分析了琴曲音乐的基本要素,同时也特别谈及古琴的制作、保养、贮存与修复等问题。《与古斋琴谱》还有部分配图,如卷四《指法》 《左右手指图说》,上图下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与古斋琴谱》涉及琴学理论的各个方面,其中对于古琴音乐打谱、制曲、演奏、音乐审美、教育传承等几个方面的分析,颇有独到见地。
《颍阳琴谱》(一函四册)刊于清乾隆十六年(一一),李郊撰。 李郊,字蘩周,溵川(今河南商水)人。李郊在自序中称自己跟随雍邱(今属河南开封)琴家李襄五口传手授学琴五年,得琴八曲,之后由自己逐曲按其音律、详摹手法记而成谱,又续增四曲,共一十二曲,藏之书箧二十余年。因族中侄孙及乡里亲友随李郊学琴者众多,才将此谱付梓。河南古称中州,是为华夏之中,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带,古时中州古琴之盛自不待言。汉魏六朝时有蔡邕、蔡琰、谢安、谢庄,北宋则有天子琴人赵佶、宫廷名家朱文济等。 永嘉之乱及靖康之变后,中原士人两次大规模南迁,中州一地的古琴核心地位不复存在,至清乾隆年间才陆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琴家及琴谱。《颍阳琴谱》明确强调接续古中州派高古端严、宽宏苍老的琴学趣味,是传世中州派古
大型典籍《百年乐府》共11卷,由 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文学学会承办,是上海音乐出版社“十三五” 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一期工程为“歌词编年选”,共4卷于2018年12月出版完成;二期工程为“歌曲编年选”,共7卷于2020年12月出版完成。11卷共收录自清朝末年以来1531位作者的3003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反映人民心声的歌曲作品。《百年乐府》这项 重大工程历时七年,近百人参与整理汇集,由 作曲家王立平先生领衔,以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粹铸。编辑团队将每一首入选作品均标注创作年代、时代背景,对词曲作者的生平佐以考证,并附加简介评述。在历时111年的悠久岁月和沧桑年轮中,编写者定位扫描、集结选粹,整理出流淌在时代记忆和人民心中那些不朽作品,她反映现实生活,还原历史本真,广角
《与古斋琴谱》名曰琴谱其实并无琴谱,实为清代琴家祝凤喈编订的琴论专著。全书共分四卷:卷一《弦律考实》;卷二《材制发微》;卷三《学琴备要》;卷四《弹曲合解》。分别从打谱、制曲、演奏等方面,分析了琴曲音乐的基本要素,同时也特别谈及古琴的制作、保养、贮存与修复等问题。《与古斋琴谱》还有部分配图,如卷四《指法》 《左右手指图说》,上图下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与古斋琴谱》涉及琴学理论的各个方面,其中对于古琴音乐打谱、制曲、演奏、音乐审美、教育传承等几个方面的分析,颇有独到见地。
本书上卷为琴学理论,如琴论、琴式之图、琴声十六法等。下卷为琴谱,收录了庄氏自己创作或改编的如《太平奏》《梨云春思》《梧叶舞秋风》等十四首琴曲。十四首琴曲,都是庄氏自己的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庄臻凤从形制到曲目,从特殊的记忆方式到丰富的演奏技工,都体现出中国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代表着中国文人怡情养性、寄情抒情的生活方式。表演出完善自我,人格修养的理想追求,蕴含着关爱自然及君子之道的人文精神。
20世纪中国笛乐艺术的 之一、“江南笛王”赵松庭先生离开我们已有十七载。赵先生是推进中国笛乐专业化发展的先驱,其艺术理念对中国笛乐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赵松庭先生后半生以生命相托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已经很自然地成为 学习、继承赵先生笛乐艺术及其精神心志的中心。赵先生因为生前的付出而与这所人才辈出的艺术殿堂结下难解的乐缘。正因如此,学院于2016年秋建成“赵松庭纪念馆”,并举行了“赵松庭笛乐艺术研讨会”“纪念赵先生逝世15周年音乐会”等活动。2014年春,学院委约上海音乐学院徐坚强教授以婺剧音乐元素创作了竹笛协奏曲《竹韵》,后又于2017年秋委约八位作曲家、演奏家以“松庭流芳·笛画江南”为主题谱写新作。2018年11月9日,赵先生的嫡传弟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吴樟华教授举办同主题委约作品竹笛独奏音乐会,演绎了
歌剧《长征》由印青作曲、邹静之编剧,经过主创团队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打磨,攻克了舞美、音乐、人物塑造、戏剧冲突等各方面的一道道难关,将伟大的长征精神以既有民族色彩、又富有当代审美的表现形式呈现给观众。该剧于2016年首演,已进行九轮次演出。2021年9月29日至10月7日,《长征》在 大剧院拉开了第十轮的演出大幕。长征的伟大历史造就出我们 的和平生活,长征精神的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时代的因子,都具有催人奋进、撼人心魄的精神力量。作为一部史诗剧作,《长征》是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致敬,也是在警醒世人不忘来时路,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歌剧《长征》由印青作曲、邹静之编剧,经过主创团队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打磨,攻克了舞美、音乐、人物塑造、戏剧冲突等各方面的一道道难关,将伟大的长征精神以既有民族色彩、又富有当代审美的表现形式呈现给观众。该剧于2016年首演,已进行九轮次演出。2021年9月29日至10月7日,《长征》在 大剧院拉开了第十轮的演出大幕。长征的伟大历史造就出我们 的和平生活,长征精神的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时代的因子,都具有催人奋进、撼人心魄的精神力量。作为一部史诗剧作,《长征》是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致敬,也是在警醒世人不忘来时路,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