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智永,本姓王,名法极,陈、隋间会稽人是隋朝时候的人,也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 他早年出家当和尚,后来云游到浙江省吴兴县善琏镇,就曾在永欣寺里住了整整三十年。在这里,智永深居简出,每天雄鸡报晓即起床,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 智永还在屋内备了数支容量为一石多的大簏子,练字时,笔头写秃了,就取下丢进簏子里。日子久了,破笔头竟积了十大簏。后来,智永便在永欣寺窗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破笔头都埋在土里,砌成坟家,称之为──退笔冢。后人讲“退笔成冢”的典故就是从这儿来的。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智永的书法终于写得抵势飞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了我国的书法家。当时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门庭若市,以致寺内的木门槛也被踏穿,不得不用铁皮把它裹
岳敏君的玩世现实主义艺术风格,自90年代就享誉外。他的作品多为画家自己的自画像,张着大嘴傻笑,做出各种怪异的动作,表达了一种自嘲、慵懒和百无聊赖的生活状态。画面形象处理简单,色彩艳俗。由于他多年来不断地重复个人自画像创作,所以兼有波谱和招贴艺术的强烈符号性和简洁的视觉力量。这《中国油画家全集:方力钧》体现了我们对油画家岳敏君的关注。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本书是该系列中的锦言类品种之一,其集字选自僧智永《真草千字文》。智永,俗姓王,名法极,隋代浙江会稽人,传为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晚年以《千字文》为内容,用真、草两体写了1000多本,从中挑选出最满意的800本,分给浙东的各个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