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病理生理与药理学家韩启德院士以 医学的温度 为主题,结集了近些年对医学的本质、医学史、叙事医学、精准医学等的人文思考,阐述了对癌症、传染病、中医、死亡等的独特看法,对癌症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等人们习以为常的医学观点提出质疑和建议,对全速发展的现代医学技术及其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审视,提出应回归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医疗、不能忘记医学的来路和归途等观点。本书对人们重新认识现代医学乃至重新认识自我都极具启发意义。
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的癌症免疫治疗科普读物。本书从癌细胞与免疫系统的复杂关系入手,带领读者探索免疫治疗的科学原理与发展历程。从诺贝尔奖的突破性发现到现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疗法的应用,再到未来癌症疫苗、溶瘤病毒等前沿技术,书中全面展现了免疫治疗如何改变癌症治疗的格局。同时,本书还揭示了化疗、放疗、靶向药物与免疫系统的深层联系,并提供了通过饮食、锻炼、情绪管理提升免疫力的实用建议。无论是癌症患者、家属,还是对免疫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与希望,了解免疫治疗如何为人类战胜癌症带来新的曙光。
《一个医生的故事》在本书中,著名医学教授郎景和回归了一个医生的本真立场,写下了从医五十年间,凝结在岁月里难以忘却的点滴小事。 年轻时在乡下给牛接生的奇特经历,帮助产妇分娩时突逢地震的惊险场面,主治的小女孩面临死亡却只怕家人伤心的感伤故事 作为妇产科医生,他在迎接无数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生命逝去的悲切与哀痛。他以 医者的仁心 见证着一幕幕震撼人心的人生悲喜剧,也在穿梭于手术台与病房的间隙中,生发出了关于生命与哲学的万千思考。
本书以手绘漫画的形式讲述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难点精髓,用拟人化的形象和脑洞大开的比喻,搭配日式吐槽与冷笑话,将医学名词重现为一个个生动的小剧场,帮助读者轻松理解。全书共十章,从微观到宏观,由细胞讲到组织、器官、系统,纵向梳理身体进化历程,横向对比物种之间差异,多视角解读人体的独特之处。书中回顾了改写世界的医学发现与伟大人物,也穿插着作者行医多年的见闻感悟。在他看来,人体不仅是一部复杂而精密的超级机器,更像一个混沌的微观宇宙,堆积着40亿年进化的历史。
《一个医生的序言》的48篇序言是从作者(郎景和)的百余篇序言中遴选出来的,时间跨度较大,内容当然是医学的,倒不都是妇产科学的。篇幅长短不一,正如散文与小品,体现了文体的灵活性,所谓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时也会 仓促应对 或 欲言又止 。有几篇手书,朋友早已评定为 有书无法 ,权当插页调剂。
本书是陶可胜等医师根据三十多年临床实践和经验体会,充分考虑目前患者、临床医生的现状和需求,并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所编撰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学专著。该书共分为10章、35节,针对366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全书以问答形式介绍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基础常识、检测和诊断、中西医治疗、孕产妇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治,以及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防治。附有幽门螺杆菌发现的故事、国内外专家近期新达成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意见。本书既是一本医学专论,又有医学科普性,既有科学性,又有实用性,反映了当前国内外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进展、新成就。
本书系编者在系统总结与归纳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专业书籍资料以及临床实践标准,针对中风患者及其家属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编写而成的。全书共8个部分,内容涉及中风相关知识、安全用药管理、日常膳食管理、生活起居管理、情志管理、康复锻炼管理、中医特色康复及社会家庭和人际关系管理。书中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示例得当切题,简明准确,且非常具有科普性,有较强的实用性、知识性和创新性。
任何一所医学机构,包括医学院、医院及其相应科室,都需要才华横溢、甘于奉献同时又具有良好组织能力的人才来承担领导角色。每一名医学生,如果通过有效的训练,培养起自已独当一面的领导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本书回顾了医学教育的变革历程,介绍了各类医学教育组织,明确了教育体系中对每个教师的要求及期望,指导如何发展医学事业。尤其得一提的是,在本书的后半部分,以访谈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呈现了当代美国的一些医学教育大家们的心路历程,其中也包括了《美国内科医师协会临床教学丛书》的主要作者群体,具有相当强的可读性和借鉴意义。
《医学信息学概论》系统地介绍了医学信息学的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和实际应用,内容涉及医学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医学信息的获取、医学信息标准化、医学信息系统、医学信息分析与决策、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生物信息学计算和医学信息处理新技术等。编者利用自身长期而丰富的教学经验,力图以一种新的视角,全面深入地审视医学信息学的学科体系及医学应用,帮助读者准确地认识医学信息学的科学内涵、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医学信息学概论》结构清晰,系统完整,特色鲜明,注重基础理论和医学实践的交融,深浅适度,既可作为医学院校医学类专业、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医学继续教育本科生的教学用书,还可供医学专业研究生以及从事医学信息管理和医学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教学或参考使用。
本书稿作为中学生的校本课程教材,编者选取了适合中学生学习的作品,并且在每一部分按照主题导读、时珍故事、中医药文化、草药认知等几大模块进行编写,能起到科普传统中医文化的作用。书稿从药物学家、中医学家、养生学家、博物学家、文化学家、学者等角度全面介绍李时珍的思想和成就,按照各个不同的身份,对李时珍的经历、思想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下的李时珍所具有的思想。
关风光主编的这本《中风患者自我管理手册》系编者在系统总结与归纳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专业书籍资料以及临床实践标准,针对中风患者及其家属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编写而成的。全书共8个部分,内容涉及中风相关知识、安全用药管理、日常膳食管理、生活起居管理、情志管理、康复锻炼管理、中医特色康复及社会家庭和人际关系管理。书中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示例得当切题,简明准确,且很好具有科普性,有较强的实用性、知识性和创新性。 本书可供康复护理工作者、社区卫生工作者、中风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人员阅读参考使用,也可作为一般大众的科普读物进行普及阅读和了解。
本书以SPSS20.0为主要版本,以“方法、应用”为主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其在医学中的应用,重点解决医学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本书从医学统计学课程讲授、学习思维出发,共20章,其中有17章按《医学统计学》(修订版)的内容编排,并依据读者要求和实际需要补充了多因素资料分析SPSS应用,如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等。
本书由北京协和医院著名变态反应专家文昭明主任医师编著。作者临床实践50年,经验丰富,知识面宽。此书是根据作者接诊病例编撰,底蕴深厚,即是变态反应科的科普书,又是很好的医学人文读本,对青年医师和普通患者都有教益。
全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绪论、心理学基础、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心理障碍、心理评估、临床心理干预技术、病人心理及其干预、康复心理、药物心理、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本教材内容体现高职高专医学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与医学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心身相互作用的相关知识及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技能,有利于学生把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临床实践中,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问题。教材的构思独特,整体内容的编排上做到先基础,后技术,再应用;内容新颖生动,每节均有与正文相关的典型案例及知识链接,配有目标检测题、实验指导、常用心理测量问卷等,便于教师教学,也利于学生掌握。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的《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提要》主要介绍2016年度中国居民健康状况、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基层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药品供应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卫生资源等内容,还附加介绍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台湾省卫生状况、世界主要国家卫生状况及我国主要人口与社会经济指标等内容。
《奋斗 怡悦》以王以光教授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具体介绍了其五十五年的抗生素研发历程。同时也是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抗生素研究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其生平医大毕业、留学专业学习抗生素开始,到研制灰黄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西罗莫司、泰古霉素及基因工程抗生素等等的过程故事,到潜心育人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等。同时,其新药研发证书也在近日即将获得,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组织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发布会。
本书为“走方医”治疗技术方面的专著,清,赵学敏纂辑,清,吴庚生补注。作者记录走方医柏云口授医技,广摭民间治疗经验,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药知识与临床经验,“删其眩异繁缛,参以秘笈所藏,归之雅正,勒为成书”,编为《串雅内编》4卷、《外编》4卷。《串雅内编》介绍了“顶、串、截”三大法,以及某些单方。《串雅外编》则分“禁方”(符咒之类),“选元”(各种急症抢救法)、“药外”(非药物疗法)、“制品”、“医外”等类。清末名医吴庚生于若干治法与单方验方后,附有按语,对学习和应用很有启迪。“走方医”虽“为国医所不道”,但他们中的某些人精通各科,熟谙“贱”、“验”、“便”治疗方法,常常“能使沉疴顿起”,“救人之危”。该书 揭示了走方医的神秘内幕,是临床医生重要的学习参考著作。书中所载治法及单方验方等,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