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它以特定的表现手段和相应的形式结构以及浓郁的抒情魅力,成为世界声乐艺术中十分杰出的艺术形态。本书从艺术形态学的视角,以艺术歌曲的审美规范为立论的出发点,以19世纪欧洲与中国近、当代艺术歌曲为主要研究对象,全书由艺术歌曲形态论、创作论、作品论、演唱论四编八章构成,对艺术歌曲的审美形态、历史形态及其文学创作、音乐创作、中外具有典范性的作品和演唱的审美风格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论述,内容丰富,立论精当,既有理论的深人探讨,又有对创作作品与表演的概括分析,是声乐理论建设中具有开拓性的崭新选题,无疑它将对艺术歌曲的创作、表演、教学和研究等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文化学、美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通过若干重要美学范畴对文人士大夫的音乐观念、实践活动与中国哲学美学的关系研究;通过美学思想、形态唱段对于京剧音乐“悲情性”的审美特征研究;通过“乐感”的培养和表达,对福建南音的社会、文化根源和传承的美学研究;通过对农村社会关系中傩戏音乐形态、表演与生存状况及其社会成因的分析,进行傩戏音乐的美学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有力推动传统音乐和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相结合的综合研究领域的发展,对丰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为了多渠道促进我国各层次专门音乐人才的成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音乐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在职音乐教师、音乐编辑、音乐研究、音乐管理人员的音乐理论素质与创新及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在音乐学方面具有一定学术水准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音乐人才,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将根据网络开设课程的需要.编辑出版《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丛书》(含电子课件)。丛书的内容除中央音乐学院多年教学积累的传统课程,如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20世纪西方音乐、环球音乐采风、中国民间歌曲、中国传统器乐、音乐美学基本原理、音乐表演艺术论稿、钢琴、合唱与乐队指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等等课程外,还将推出一批社会发展前沿的新兴学科及社会急需课程,如电子乐器演奏法、歌曲作法、实用电声小乐队编配法
回望风雨三十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滚石每一首歌都藏着一段青涩回忆,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一首关于成长的主题歌。在我们的年少记忆里,那个黄色箭靶的唱片LOGO,曾代表了最通俗的对于音乐好坏的认可。60后邂逅了罗大佑、李宗盛、潘越云;70后邂逅了周华健、张国荣、魔岩三杰;80后邂逅了陈升、任贤齐、莫文蔚乃至张震岳、五月天。 你听到了吗?在我们的歌里,的部分是自由。献给所有与滚石一起成长的灵魂! 30年代表什么?从1981年到现在,1500张印着黄靶标签的专辑,包含近1500位滚石人的青春热情与梦想、属于你我的青春故事以及跨时代的集体回忆和生活态度。 《滚石30:1981~专辑全记录》收录了滚石唱片自1981至今共计1200多张专辑封面图片,百张珍贵从未曝光过的艺人宣传照片、新闻资料、幕后拍摄制作花絮照片;珍贵
本书将生态思维方法运用于音乐教育研究,建构绿色音乐教育世界的尝试。这本书的研究汲取和借鉴音乐人类学、美学、生态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视界及理论成果,对“什么是音乐,什么是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为了什么?理想的音乐教育是怎样的?”这些音乐教育的生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多维度的综合研究,试图寻找到能有效客服当前的学校音乐教育和文化造成的学生的音乐生活和生命普遍分裂的状态,一步步的走向对话与融合的音乐教育理论架构、课程观念与形态、教学策略与方法。
为了多渠道促进我国各层次专门音乐人才的成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音乐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在职音乐教师、音乐编辑、音乐研究、音乐管理人员的音乐理论素质与创新及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在音乐学方面具有一定学术水准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音乐人才,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将根据网络开设课程的需要.编辑出版《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丛书》(含电子课件)。丛书的内容除中央音乐学院多年教学积累的传统课程,如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20世纪西方音乐、环球音乐采风、中国民间歌曲、中国传统器乐、音乐美学基本原理、音乐表演艺术论稿、钢琴、合唱与乐队指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等等课程外,还将推出一批社会发展前沿的新兴学科及社会急需课程,如电子乐器演奏法、歌曲作法、实用电声小乐队编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