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 津京诲言录 习武笔记 五行掌法 形意枪法 形意拳术见闻论 五部分组成。 津京诲言录 为杨立德先生写给高足刘长国的书信精选而成。刘长国1966年师从杨先生学艺,因住在北京,与杨立德先生分居京津两地,杨先生平时经常通过书信方式向他传授拳艺,得暇相见时再口传面授。30余年,累计书信500余封,面授几十次。刘长国精选书信中拳学至要内容集成为 津京诲言录 。此部分是杨先生传授刘长国拳艺的珍言秘语,言语浅俗,析理准确,深入浅出。以其丰富的习拳经验、精诚的实践体悟,将玄妙无形的拳理、功境,讲述得明白无误,真可谓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其文看似散漫无羁,细读方知有暗线穿引其中。 习武笔记 是杨立德先生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近20年学拳笔记摘选,这些体悟与经历的记录朴实、真切。 五行掌法 形意枪法 皆为梁氏形意拳之秘法
在武术界、养生界王芗斋老先生所创之大成拳,以其大道至简的功法、 源于生活,归于自然 的理念,在广泛汲取儒释道、兵武医传统文化精华的前提下,形成了技击与养生合一的 特殊拳学 ,其内用可养生健身、外用可实战技击,故而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力,并深受广大习练者的追捧与喜爱。本书收录了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亲笔书写的《拳道中枢》原稿、芗老早期弟子齐执度先生的珍贵拳学著作《拳学新编》油印件、杨德茂先生用毛笔楷书亲笔抄录的《形意要论》及芗老语录原件等珍贵资料,还收录了王玉芳老师赠予作者的几十张芗老及弟子原始照片,皆为研究意拳、大成拳乃至中国武术极其珍贵的手资料,可供诸位探求拳学真理时翻阅参详。
本书阐述的是一种独特的、非特定风格的短棍格斗方法。其内容经过精简,分为九个循序渐进的训练级别,能够使你快速而系统地学习、深度提高短棍格斗的所需技能。 无论你是刚刚开始练习短棍,还是已经有过多年练习,本书中都有适合你的内容。本书解释了短棍格斗的物理学原理,使其更易于读者理解。正如我的上一本书一样,本书以详细而系统的训练为特色,阐述了在学习和掌握短棍格斗技能时如何制作和使用特定的训练设备。
本书为传统心意拳的手抄拳谱,源于心意六合拳的著名武术家戴龙邦,为珍贵稀少的武术资料。本书以简体字加点校的形式出版,保留原版影印,便于读者阅读。内容是三个古拳谱的合抄本。第一部分包括手脚法、十二形练法、五行合一处法等内容,第二部分包括十法摘要、曹继武先生拳术论等,第三部分是一本名为《双玉法》的手抄古拳谱,内容是心意拳源流和内外五行拳的练法,以及先站墩猴势的拳法拳理要诀。
本书用一段荡气回肠的家国情仇,图文并茂地揭示了武术真实不虚的原理,鲜见地融武术理法与武侠精神于一体,堪称武坛惊喜之作。 全书分为望山篇、窥月篇两篇。望山篇为故事篇,将时空落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源拳传人于升因比武伤人避祸于此。在这个鱼龙混杂、各方势力较力的时空大背景下,因缘际会,于升历经与多名异国武者的浴血对战,不但在拳术技艺上日益求精,而且对家国天下的个人担当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本篇以于升的经历为经线,以多个门类的技法为纬,绘以图片,旨在全方位解释武术的核心原理、关键动作,描摹武术传承者自强不息的精神。窥月篇为十二堂武术科普课,旨在将望山篇中出现的重点技法加以详细分析,并绘制原理示意图,以期武术/博击爱好者读懂武术的深层原理,并能将其运用于实际。 前以故事引发读者兴趣,后以课
本书不是为一家一门著书立传之作。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在拙作家拳的正确打开方式》的基础上,和大家一起进一步探究内家拳功法体系的建构过程。《内家拳的正确打开方式》侧重于理论,试图帮助初学者建立一个对内家拳的认知框架,大致属于认识论范畴。 本书则尝试着对内家拳的各种具体功法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内家拳术的思想脉络、技术要素和训练流程,从而建立一个自己修炼的技术框架,基本上属于方法论范畴。
本书从三角形、圆形、点、中轴线、圆柱体、三轴等基础几何学角度出发,以图、文、视频相结合的形式,阐释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等内家拳的桩法、练法、实战原理。这些原理解析和训练方法易懂、易学、易练,既让读者一目了然,又使人耳目一新。
苌家拳创始人苌公乃周,字洛臣,为迁汜苌氏十二世孙,出生于河南汜水县(今属荥阳)苌家村一书香世家。余为迁汜苌氏十九世孙,自幼闻洛臣公不世武功,甚感荣耀。公才兼文武,留下大批理论著作和拳械图谱,时未能刊刻,仅以传抄形式保存于传人之手。历代门人又恪守 不在人前卖弄 和 宁可失传,决不滥传 之训,故外人见之甚难。此前也曾有几位 先知先觉 和 开明 人士从事过苌家拳资料的搜集整理,如民国初曾任大总统的天津人徐世昌、汜水人袁宇华、江苏武进人徐震,以及荆文甫、苌文蔚等。然徐世昌搜集之书因黄河翻船而尽入鱼腹;袁宇华印本颇多舛误又极难得见;徐震之整理本虽广为传播却只是冰山一角;荆文甫、苌文蔚整理之书则因日寇入侵或焚于兵火,或大部散失。人云聚难而散易,于苌家拳事可见矣!
《李剑秋形意拳术(形意拳术)》为《武学名家典籍丛书》之一。李存义、张占魁的高足李剑秋先生一生致力于形意拳和八卦拳的传播,曾任清华大学武术教授,集数十年经验所得之奥秘,悉心研究,编著成书。《李剑秋形意拳术(形意拳术)》共分十章,有形意拳功用、基本五行拳、十二形拳、形意拳术之要点、形意玄义等,后附岳武穆形意拳术要论及手法;本次出版还将结合当今武术家的点校和论述。
行走是人类本能的基本生命活动状态之一,如果能利用行走来练功,将更加方便易行,更有利于传播推广并取得成效。行步功是气功中众多功法中的一部分,分散在各门各派流传的功法之中,主要分为养生健身和习练功夫两大类。我们从众多功法中按儒、释、道、医、武五大类各选一种功法,汇编成本书。 本书所选功法之中, 矮步行功 为古时候儒家与普通大众所习练的功法,简单易行,分为高、中、低三种姿势,其中高、中位适合祛病、养生、健身;中、低位适合练习功夫。 逍遥行步功 为道家所传行步功,通过把肢体导引、站桩桩功和静心冥想相结合,使三调合一,进入一种恍惚杳冥的深层练功态,日久功深,体内真气充足,并起到养生健身、调理脏腑、祛病康复的功用。 佛家行禅法 来自佛家修炼,特别讲究身心相合,通过行走的方式入静入定,长久习练可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 ,少林武术在中国传统武术各拳种中排名, 少林功夫 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品牌,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由少林寺还俗僧人德虔、德炎编写的《中国少林武术大全》是迄今为止正统、全面、系统、完整呈现少林武术全貌的一套有分量的作品。它具有以下特点:(1)源流正宗,传承有序。作者系少林寺还俗僧人,拜师素喜大师,专学少林拳械,1982年开始在40卷少林拳谱的基础上,遍访全国少林寺还俗僧人,挖掘、整理少林武术,历经9年整理出本书。(2)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本套书收入了少林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点穴、擒拿、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等各种功法、拳术、器械套路三百多种。(3)忠实地本源继承,内容原生态。全书突出了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
本书由击剑冠 军孙伟进行动作指导和演示,并对击剑的体能训练方法和进阶技能进行了讲解。全书共六章。第 一章介绍了击剑的起源、发展与基本特点,第 二章介绍了热身运动,第三章介绍了佩剑的基本功,第四章介绍了佩剑的基本技术,第五章讲解了佩剑的体能训练方法,第六章介绍了佩剑高手进阶经验。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涵盖了击剑从入门到进阶的内容,适用于青少年击剑入门学习者、击剑爱好者以及击剑教练。
空手道的正拳和拳击的直拳有什么区别? 空手道的前蹴和泰拳的刺蹬哪个厉害? 身材矮小的柔道选手是如何把高大健硕的对手摔翻在地的? 面对以上种种疑问 作者用问答式解决了拳击、柔道、空手道、泰拳等竞技型格斗术的80多个在原理和技法上的研究问题,包括击打、拳法、腿法、抓拿法、摔投法、反关节技、防守、徒手打斗与持械对抗等 。 本书从科学角度深入剖析全球多种著名格斗技法的奥妙之处和威力所在。
《手臂录》与《器王正眼无隐录》原为明末清初吴殳所撰,是一部讲述长枪技法及钯、筅、长刀、剑、双刀等短兵用法的专著,其内容不仅是吴殳在武道中的身心体会,更是一部开启后学者武学思维的心血力作。 本书名为《手臂录 无隐录释义》,顾名思义,包括《手臂录》和《器王正眼无隐录》两部分内容,主要由 原文 释义 解析 和 图势 构成。其中, 图势 为本书的一大亮点,是笔者引经据典,手绘而成,这是此前的武术类书籍从未采用过的编排模式。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技击动作,二是甲胄器械,三是特殊之处,还原了明代武术人物、甲胄、武器等造型。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作为后学者,贵在坚持不懈。俗语说 年刀月棍一辈子的枪 ,练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非要年年不辍,不怕辛苦,逐阶进第才行,但愿这本讲述纯正枪法的武艺宝典能成作广
该书包括孙禄堂所著《太极拳学》《形意拳学》《拳意述真》《八卦拳学》《八卦剑学》五册。《形意拳学》为公开出版有关形意拳之第一部专著。先生参儒道两学、合丹经易理,重构形意法、理,建立形意拳理论及技术体系,创立孙氏形意拳。《太极拳学》一书为太极拳发展目前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著作。先生在该书中指出太极拳之本质不过是研求一气伸缩之道。形意拳、八卦拳亦如此,揭示出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学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和技术体系上的互融、互补性。《八卦拳学》一书是有关八卦拳之第一部专著。提出一以贯之、纯以神行之道,创立八卦拳之理论与技术体系。《拳意述真》一书阐发拳与道合之理,揭示出由拳悟道之进阶之梯,从而使拳学成为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重要的体验体系和组成部分。 《八卦剑学》一书阐发了由拳剑而生慧剑之法理,使剑
刘文华,字殿琛,河北深县(今河北省深州市)人,曾经任教于天津北洋法政学校、京师清华学校一清华大学前身一、天津中华武士会一总教习一、京师尚武学社(总教习)、京师第四中学(今北京四中前身)、山西国民师范学校等。刘殿琛先生的父亲刘奇兰,是形意拳宗师李洛能先生的高足。 刘殿琛著王银辉校注的《刘殿琛形意拳术抉微/武学名家典籍丛书》是我国近代的武术名著之一。该书布局宏大,立论精辟。其上卷总论部分的丹田论、炼气说、运动筋肉说、六合论、七疾论、起落钻翻横竖辨等已成为形意拳理论宝库中的经典文献。其下卷分论部分的五行拳、十二形拳、剑法、枪法总结,虽说文字简短,然而直达形意原理的核心,对学习者具有不可忽视的提示和点化作用。
作者将40多年研习意拳(大成拳)的心得进行了总结,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体验,将意拳(大成拳)的根本要义作了深刻而周到的阐释。 本书围绕着技击与养生及文化修养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强调传统名武术中的拳术的实战性特征,解释了当下现代搏击术与常见的武术之间的内在区别,证实了意拳(大成拳)可以击败现代搏击术。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了中国武术中的核心功法,揭示了武术中的不传之秘。该书以论文形式结合案例分析并关注当前热点话题,既通俗易懂又意境深远,阅读起来速度感很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武术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