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有关舞蹈调节身心的学术研究专著。作者基于身心一元论的哲学观、以动作分析体系作为理论框架、综合运用舞动治疗的技术与方法,构建了115个身心舞动练习。每个练习包含动作元素、心理议题、使用技术、练习过程、练习变式、练习反馈示例等相关内容。本书的部分练习还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自行应用的变式。动作分析体系像一个地图的轮廓,舞动练习像一个个地标,引导本书的使用者体验、欣赏到不同的地貌、气候,感知身心舞动丰富的动作质感、情绪色彩及复杂互动,促进人的身心联结、拓展与整合。
本书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创办的学术集刊《舞蹈学》的第二辑,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文,较为全面的展现了当下舞蹈研究的热点话题,是一本紧跟时代的舞蹈学术集刊。本书分为 学科观察 访谈 新媒体舞蹈 舞评 档案 五个部分,希望本辑的所有文章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舞蹈本身的时代气息,更感受到学者们开放的视野和强大的问题意识及研究深度。
本书以身体和主体为核心话题,以七位当代舞蹈及剧场艺术家为典型,考察了当代舞蹈在中国的基本情况。首先,作者在梳理中外现当代舞蹈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当代舞蹈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中国当代舞蹈及剧场创作的情况。其次,本书介绍了七位当代舞者的艺术实践,他们是古佳妮、潘晓楠、连国栋、郑鹤松、李凝、戴陈连以及小珂,通过他们所关注的艺术问题、方法及其作品与现实的关系,强调这些艺术家的本土实践如何示范了阿伦特意义上的 积极生活 和 行动 ,强调其在新时代之于我们的公共生活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1949 1966年中国舞蹈批评话语研究》旨在以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对舞蹈批评话语做深入剖析,通过对大量批评文本的爬梳与细读,尽可能客观地还原该时期舞蹈批评的整体话语风貌,包括其模式化样态、语体特征及政治美学阐释等,期望对这一时期的舞蹈批评话语做整体认知和全面总结。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
本书由北京电视台培训中心主持编写,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部分。本书以简练、明了、由浅入深的方式把国际标准舞拉丁舞的基本知识、基本动作、基本技法介绍给读者,为舞蹈爱好者、专业舞蹈教师提供较为全面的技术辅导,能满足竞技比赛的技术指导要求。本书专业特色鲜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需求统一,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关联,内容丰富,突出示例的应用性,文字表达通俗易懂,有助于提高读者的国际标准舞拉丁舞审美水平。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长江流域传统民间舞蹈,特别是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传统舞蹈项目,揭示了长江流域青藏、滇黔、川渝、荆楚、吴越文化区传统舞蹈之间持续、渐进、双向、再造的文化互动关系,分析了各文化区的文化交流对现存舞蹈形态造成的影响,指出长江流域民族舞蹈系出同源、异曲同工与紧密互动的样态超越了民族的界限,融合了区域内各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与价值认同,终形成 多元一体 的文化格局。
莱斯特 霍顿把一生献给了舞蹈和剧场。在当时美国的舞蹈艺术中心纽约之外,霍顿成就了自己的 奇迹 。1929年前往洛杉矶后,他扎根于美国西海岸直至去世,创立了美国最早的融合多族裔舞者的舞团,其开创的现代舞技术体系至今仍在发挥重要影响。 霍顿技术包含丰富多样的舞蹈动作,它通过强化、拉伸和重塑肢体,精进舞者技艺,使舞者能更好地掌握各种类型的舞蹈。 特定术语是霍顿技术的基础,理解它们对于深入本书非常重要。正式舞蹈动作前的准备动作适用于各个技术层次的学习者,帮助他们适应霍顿技术训练。本书从时序和肢体部位两方面分解详析每个技术动作;为动作特别配置的照片和插画准确呈现了身体在空间中的线条、形态及走向,用以辅助文字阐述。
由雅基·格林·哈斯著的《舞蹈解剖学》内容全面、令人印象深刻而又引人人胜!学习本书,读者可以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名 出色、优雅的舞者。《舞蹈解剖学》以超过200张彩色插图,直观而创新地描述了肌肉伸展与美感动作问的联系。 《舞蹈解剖学》包含了82个 影响力的舞蹈、锻炼动作。每个动作的设计都是为了打造 舞姿、改善体位、恰当呼吸,同时预防常见的运动损伤。迷人的动作细节附有彩色插图。这些彩色插图捕捉了舞者的动作,并强调了每一个动作中肌肉的正确应用。 《舞蹈解剖学》还告诉舞者如何通过调整动作来给特定的部位增加灵活性,减少肌肉紧张度;如何根据自己的舞蹈风格、专业知识水平、个人需求及目标来设计个性化的训练项目。 如果你在寻求方法使表演尽可能 ,给舞蹈增加新的动作, 限度地减少肌肉疲劳、紧张和损
本书聚焦性别视野下的京津冀 非遗 传统舞蹈女性参与问题,借助文献细读、个案比较、系统分析和社会性别分析等研究方法与视角,以京西太平鼓、天津葛沽宝辇跑落和河北保定顺平地平跷为个案,对京津冀 非遗 传统舞蹈女性参与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就提升京津冀 非遗 文化协助与女性参与水平提出政策性建议。
由雅基·格林·哈斯著的《舞蹈解剖学》内容全面、令人印象深刻而又引人人胜!学习本书,读者可以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更出色、优雅的舞者。《舞蹈解剖学》以超过200张彩色插图,直观而创新地描述了肌肉伸展与美感动作问的联系。 《舞蹈解剖学》包含了82个极具影响力的舞蹈、锻炼动作。每个动作的设计都是为了打造完美舞姿、改善体位、恰当呼吸,同时预防常见的运动损伤。迷人的动作细节附有彩色插图。这些彩色插图捕捉了舞者的动作,并强调了每一个动作中肌肉的正确应用。 《舞蹈解剖学》还告诉舞者如何通过调整动作来给特定的部位增加灵活性,减少肌肉紧张度;如何根据自己的舞蹈风格、专业知识水平、个人需求及目标来设计个性化的训练项目。 如果你在寻求方法使表演尽可能完美,给舞蹈增加新的动作,优选限度地减少肌肉疲劳、紧张和损伤
本书由李莘的论文结集而成,内容从民族、社会、舞蹈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对于音乐舞蹈传承进行了整合性研究。全书包括六篇论文:《中国当代舞剧音乐评述》总结了当代中国舞剧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对中国舞剧音乐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民间舞蹈音乐创作的舞台化范式》以民间实例探讨舞蹈音乐创作理论的一般规律和应用实践。《舞蹈音乐创作访谈个案》以个案形式展现了创作者对于舞蹈音乐创作的思考。《民族音乐学实践中的异质文化表达困境》探讨了如何使民族的音乐表达 走出去 ,世界的音乐表达 走进来 。《城市化进程中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适应与变异》分析了以音乐舞蹈为代表的纳西族传统文化如何在时代环境中变动和传承。《问题的核心在于 人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问题的思考》讨论了政府、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非遗保
《戏曲舞蹈知识手册》共收与戏曲舞蹈相关的词目975条。包括上编戏曲舞蹈基础知识表演程式与技巧功法、开宗立派的名家人物、“做打舞”并重的剧目、戏曲舞蹈的著作集萃;下编戏曲舞蹈审美文化戏曲舞蹈的审美特征、戏曲舞蹈的形式美、戏曲舞蹈的内在美、戏曲舞蹈的空间美、戏曲舞蹈的表现美、戏曲艺术行当的动作表演、戏曲舞蹈的基本功训练等。另《戏曲舞蹈·刀枪舞》课程汇报视频及图片百余幅。
《民间舞蹈文化变迁研究》系 中国舞蹈学课理论体系丛书 之一种。本书从文化变迁理论的视角出发,考察了汉族安徽花鼓灯、梁河阿昌族 蹬窝罗 、察布查尔锡伯族贝伦舞和德宏景颇族舞蹈(包括目瑙纵歌、刀舞等)四类民间舞蹈的舞蹈文化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社会变迁下的特质型、民族节日文化创造型、民族迁徙文化记忆型和民族多维文化交融型四种具有典型性的舞蹈文化变迁形式。在作者看来,这种 对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以文化变迁为方法论的新研究视野,有助于对(当下)纷繁复杂的舞蹈现象进行合理的学术化解释 。